第rb05版:美丽青城 文明花开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用烈火青春书写责任与担当

——记第十一届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李帅

●本报记者 吕会生

在呼和浩特,有这样一位消防员,他的身影活跃在工作辖区每一处需要救援的角落,用青春热血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就是呼和浩特市消防救援支队赛罕区消防救援大队山丹街消防救援站副站长、三级指挥员李帅。长期以来,他坚守在灭火救援、抢险救灾和社会救助的最前沿,以无畏勇气和坚定信念,守护着辖区居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据了解,截至目前,李帅参与处置各类灾害事故达2500余起,疏散抢救被困群众750人。他先后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被内蒙古自治区团委评为优秀共青团干部,荣获呼和浩特市“青城最美双拥人物”称号以及第十一届呼和浩特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不仅如此,他还在志愿服务领域深耕不辍,李帅发起的“百校千师点亮蓝精灵”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中国第七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2021年,赛罕区某小区居民楼突发火灾,现场情况危急。滚滚浓烟裹挟着有毒气体不断从窗口涌出,一对母子被困在卧室,在窗口艰难呼救。然而,因室外场地受限,登高平台消防车无法展开救援。李帅当机立断,沿着楼梯铺设水带,在水枪掩护下迅速破门,抵达被困人员所在房间。看到受困儿童呼吸困难,他毫不犹豫摘下自己的空气呼吸器面罩给孩子戴上。当成功把孩子抱上120急救车时,他却因体力透支,两腿发软瘫坐在地,全身湿透,几乎虚脱。此次救援行动中,他救出一名妇女和一名孩子,并疏散10余人。

另有一次,某高校宿舍楼突发火灾,学生聚集在窗口呼救。经探查发现,该宿舍楼电箱管道竖井1至6层已形成立体燃烧,楼道内浓烟弥漫,火势随时有横向扩散的危险。面对险境,李帅主动请缨,带领3名队员内攻搜救。他们在漆黑的楼道中摸索前行,每一步都充满未知和危险。当经过3层水房时,房顶构件突然坠落,砸坏了他的头盔面罩,突如其来的重击让他头晕目眩。但他深知救援时机紧迫,顾不上检查伤势,也来不及更换装备,便继续投入紧张的救援。就这样,他带领队员往返10余趟,成功营救被困学生4人,并配合其他搜救组共计疏散学生1800余人。

在肩负防范化解辖区重大安全风险、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重任的同时,李帅始终与辖区群众保持紧密联系。作为“北疆蓝焰”山丹蓝雷锋志愿服务队的主要发起人,自2020年起,他就积极投身扶危助困、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他个人资助赛罕区民族中学困难学生斯琴,每月从工资津贴中拿出一部分为她补贴生活费、购买学习用品,这份爱心从斯琴读高中一直延续至大学,从未间断。

2024年冬天,李帅带队演练返回途中,发现一名老人晕倒在雪地,他立即与队员展开施救,及时将老人送医,待老人情况稳定后又送其回家。老人康复后,经四处打听来到消防站,紧紧握住李帅的手说:“我倒下时天寒地冻,是你们的援手和热心,救了我一命。”

多年来,从长期帮扶丧失劳动能力的包永岗一家摆脱贫困,到关怀陪伴独居抗美援朝老战士杨汉杰……他带领队员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日常工作中,李帅不仅关注当下救援帮扶,还心系未来。察觉到青少年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教育与培训匮乏这一实情,他决心改变现状,发起了“百校千师点亮蓝精灵”志愿服务项目并付诸实践。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覆盖赛罕区90%的学校,累计开展活动198场,培训教师1010余人,超10100名学生加入“百校千师点亮蓝精灵”志愿服务队,累计服务时长超82万小时。他积极推动学雷锋常态化、志愿服务制度化,为强化公共消防安全、构建和谐平安首府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练就精湛本领,才能当好群众安全的守护者。”这是李帅前行的信念。他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和消防指挥员的忠诚,不懈追寻着每一名消防人的共同梦想——用烈火青春书写责任与担当。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