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内蒙古大唐药业:

数字化赋能中蒙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本报实习记者 若谷 赵江峰

走进内蒙古大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唐药业”)板蓝根口服液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理瓶、洗瓶、灌封、灭菌、灯检、包装等工序由机器自动操控完成,自动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时监测温度、压力和药液浓度等参数,确保药品质量。

“全自动化控制系统不仅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确保了产品质量,还有效降低了资源消耗,显著增强了生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目前,这条生产线日产16万瓶板蓝根口服液,销往全国各地。”大唐药业董事、常务副总经理粘立军向记者介绍。

大唐药业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初年归化城第一家有文字记载的药铺——同泰永。1956年,以同泰永、德泰玉、永合堂为首的27家老药行公私合营成立“呼和浩特中药厂”。1992年,呼和浩特中药厂引进资本,更名为“内蒙古大唐药业有限公司”,目前是一家集蒙药资源开发、特色专科药和大健康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大唐药业一路开拓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全国首批、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

中医药(蒙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创新为中医药(蒙医药)事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大唐药业在和林格尔新区建设的大唐药业健康科技产业园打造了六大生产线和六大智能系统,其中六大生产线由数字化提取生产线、自动配液系统酊剂生产线、口服液生产线、糖浆剂生产线、丸剂生产线、乳膏剂生产线组成;六大智能系统为智能化集成系统、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销售渠道数据管理系统、药品追溯体系、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环安保护处理系统。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大唐药业在药品生产与系统管理上实现蝶变升级。科技研发投入方面,大唐药业主动谋新谋变,以科研创新成果助推企业进入发展新高地,建设形成了从国家级项目、自治区级项目到市级项目三层次的科技项目研发体系。药品研究成果方面,以复方醋酸氟轻松酊、沙棘糖浆、暖宫七味散以及补益类品种为代表的产品相关科研成果产出显著。大唐药业还建设了蒙医药科研基地,建立了20多人的研发团队,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6人、高级工程师8人,技术研发队伍整体实力显著提升。

此外,大唐药业依托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自治区蒙药新药企业重点实验室、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中蒙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同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单位开展“扶正类中药调控衰老功效与配伍的科学表征及机理研究”“藏、蒙、苗等少数民族药整体质量控制关键技术及大品种开发研究”等科研项目,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深度推进中(蒙)药的现代化开发。

除了以中蒙药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为平台发挥科研创新之力,大唐药业还同区内外高校合作,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培育专业人才,在产学研合作上积极作为,将科研与人才资源整合联通,合作共赢。大唐药业同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院士团队合作,对独家蒙药暖宫七味散进行“二次开发”,与中国药科大学联合开展多个科技项目,建立蒙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与成果转化平台,与沈阳药科大学联合成立蒙中药创新研发实验室。同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制药工程等专业的联合培养项目,为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科研创新平台,截至目前与内蒙古医科大学联合培养22名研究生。

“大唐药业将继续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任务,抢抓发展机遇,以科创激发自身研发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呼和浩特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大唐力量。”粘立军表示。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