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依宁 王广玲
3月14日—20日是世界减盐周。盐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是厨房里不可或缺的调料。你可能也听过这样一句话:“我吃的盐比你走的路还多。”但从健康角度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好事。
吃盐过多的危害
心血管系统损伤
高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 长期高盐饮食会导致体内钠离子浓度升高,引发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和外周血管阻力,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血压是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
心脏负荷加重 水钠潴留会使心脏泵血时需克服更大的容量负荷,尤其对于心功能不全者,可能诱发心力衰竭或心肌缺血。
肾脏与代谢功能受损
肾脏损伤 长期高盐饮食会增加肾脏代谢负担,导致尿蛋白升高、水肿,甚至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或衰竭。
钙流失与骨质疏松 钠排泄过程中会加速钙流失,骨骼为维持血钙平衡释放钙质,长期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升高。
消化系统与癌症风险
胃黏膜损伤 高盐饮食会刺激胃酸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增加胃炎、胃溃疡的风险。此外,高盐饮食还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增加胃癌、食管癌等癌症的发生风险。
盐吃多了还会变丑
皮肤问题:加速衰老
干燥粗糙、长斑 盐(钠)摄入过多会打破体内水分平衡,导致细胞脱水,使皮肤长期缺水、角质层变薄,进而变得干燥粗糙、屏障功能下降。同时,缺水环境会促使黑色素沉积,引发色斑或加重原有斑点。
皱纹与松弛 过量钠离子会抑制皮肤的成纤维细胞活性,减少胶原蛋白合成,同时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活性,加速胶原蛋白流失,导致皮肤弹性下降、弹性纤维断裂,长期可能引发皮肤松弛、细纹增多、法令纹加深等老化迹象。
爆痘与炎症 高盐饮食可能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混合脱落的角质堵塞毛孔,形成黑头、闭口,甚至加重痤疮。此外,脱水状态会使皮肤屏障脆弱,更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引发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水肿和代谢异常还会加剧皮肤炎症反应,形成恶性循环。
浮肿:脸和四肢变“肿”
面部浮肿 高盐饮食引发水钠潴留,导致血管膨胀、血容量增加,表现为晨起时眼睑、脸颊容易水肿,脸型臃肿,轮廓模糊。
四肢肿胀 长期高盐饮食甚至会引发手脚浮肿,导致穿鞋、戴戒指时感觉变紧,体态显得笨重。
脱发:发量告急
高盐饮食可能影响头皮微循环,导致毛囊因供血不足而萎缩,使头发变细、易断、脱落。过量钠还会干扰毛囊细胞对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加重脱发。
科学减盐指南
看营养成分表
换算公式:1克钠≈2.5克盐。优先选择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120毫克的低钠产品,避免每100克食品中钠含量≥800毫克的高盐食品。
烹饪替代法
用柠檬汁、醋、花椒、葱姜蒜等天然调味品增加风味,减少对盐的依赖。例如,凉拌菜可以用油醋汁代替酱油;出锅前再放盐,让咸味集中在食物表面,减少用量。
选择低钠盐
低钠盐含30%氯化钾,减钠不减咸,适合高血压人群。
限盐工具辅助
使用标准盐勺(2克/勺),按人数计算每餐用盐量。例如,三口之家每餐总用盐不超过两勺半(约5克)。
食材选择与加工
优先新鲜食材 减少火腿、腊肉、咸菜等高盐加工食品,选择新鲜蔬果、鱼肉等天然食材。
处理罐头食品 用清水冲洗或浸泡后再烹饪,减少钠含量。
多吃高钾食物 如香蕉、菠菜、紫菜等,帮助排出体内多余钠离子。
习惯调整与长期控盐
循序渐进适应低盐口味 每周减少10%盐量,逐步让味蕾适应清淡饮食。
改变烹饪方式 多采用蒸、烤、炖等少盐烹饪法,避免腌渍、煎炸。煮挂面、方便面时多放水、少喝汤,降低钠摄入。
(据《家庭医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