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5版:民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夜晚,民警接到电话——

4名骑行少年深山迷路

●本报记者 刘沙沙 安娜

近日,在新城区保合少镇的深山中,4名骑行少年因迷路被困,情况万分危急。接到求救信号后,保合少派出所迅速联动新城区应急救援队、古路板村护林管理站等部门,展开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寒夜大救援,最终成功将少年们安全救出。

A

一个求救电话从深山里打来

“警察叔叔,救命啊!我们在山里迷路了,找不到下山的路!”3月14日傍晚,保合少派出所的报警电话骤然响起,电话那头,少年们带着哭腔说:“天越来越黑,山里很冷,我们只穿了薄薄的骑行服,又冷又饿,手机电量也快耗尽了,而且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民警一边用温和且镇定的语气安抚着惊慌失措的少年们,让他们保持冷静,一边详细询问他们所处位置、身体状况等关键信息。

原来,这4名少年趁着周末相约骑行前往白石头敖包景点。历经40多公里的骑行抵达时,该景点已经关闭。但他们并未选择折返,而是继续朝着深山骑行,不知不觉便迷失了方向。山中气温较低,加之夜晚来临,温度更是直线下降,比市区要低上十几摄氏度,单薄的骑行服根本无法抵御严寒。民警们深知,几名少年在没有携带食物、体力渐渐不支的情况下,一旦无法及时被找到,在这寒冷的山里过夜,极有可能面临失温风险,情况万分危急。

接到报警后,保合少派出所第一时间集结警力,携带齐全的救援装备,连夜朝着山区疾驰而去。从市区驶向山区,警车上,民警们神情严肃,争分夺秒地朝着少年们的被困地点前行。与此同时,民警通过电话与被困少年保持联系,可信号的不稳定让沟通时断时续。民警只能趁着有信号时,指导他们寻找背风的地方躲避那如刀割般的寒风,尽可能节省体力和手机电量。

B

多方紧急联动编织救援大网

为了能尽快找到被困少年,民警紧急联系新城区应急救援队和古路板村护林管理站,请求协同救援。各方力量迅速响应,一场多部门联合的生命救援行动全面铺开。所有人只有一个目标:尽快找到被困少年,将他们安全救出。

当民警艰难抵达呼和浩特抽水蓄能电站附近时,与新城区应急救援队队员、古路板村护林管理站护林员成功会合。此时,山区的气温已降至零下,狂风在山谷间呼啸。四周是陡峭的山坡和茂密的树林,稍有不慎就可能滑倒受伤。但救援人员没有丝毫犹豫与退缩,他们在崎岖的山路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进。寒风如冰刃般刮过脸颊,可一想到山中还有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的少年等待救援,他们便咬紧牙关,加快脚步。

C

两小时后他们获救脱险

经过1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当晚21时许,救援人员终于在一处山坳里找到了被困的4名少年。只见他们紧紧依偎在一起,身体冻得瑟瑟发抖,嘴唇冻得乌紫,眼神中满是恐惧。

救援人员迅速将少年们小心翼翼地搀扶到警车上,打开暖风,让他们尽快恢复体温。紧接着,递上早已备好的热水和食物。救援人员将他们的自行车搬上警车,待他们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情绪逐渐稳定后,一路护送他们安全抵达市区,并将他们一一送回各自家中。幸运的是,因为救助及时,4名少年除了受寒之外,并无大碍。此次救援行动,多部门紧密配合,不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次对生命的守护。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