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1版:头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从“政策试验田”到“创新样板间”

呼和浩特留创园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本报记者 武子暄 杨永刚

历经十年蝶变,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留创园)实现了从初创企业孵化摇篮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高地的飞跃,完成从“政策试验田”到“创新样板间”的跨越发展。2024年,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亿元,税收贡献达3500万元,同比增长10%,成绩亮眼。

留创园坐落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肩负创新孵化、成果转化和创业就业等重任。一直以来,留创园始终坚持“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原则,主动收集企业诉求,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全力帮助企业解决难题,让企业感受到园区的关怀。

立物(内蒙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光伏运维全场景机器人解决方案的高科技企业,于2023年底与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签约,并于次年4月入驻留创园,仅半年时间就成功研制出3台机器人。这一成果的取得,既得益于呼和浩特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也离不开留创园的一站式孵化服务。该公司董事长许多表示:“留创园办事效率高,公司从签约到拥有生产厂区速度很快。留创园还组织开展培训及科普活动,推送政策文件并辅导企业申报,对企业诉求及时响应。”

为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留创园出台《呼和浩特留学人员创业园接收高校实习生暂行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企业入驻流程。打造“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卫星岛”和科技创新集聚区,建设共享展厅和展示屏,升级共享公共服务空间,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2024年,留创园被评定为自治区科技企业孵化器A类(优秀)等级,获批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成功备案为呼和浩特市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科技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走进内蒙古圆速蒙泰智能氢电商用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圆速蒙泰)的展示大厅,人们仿佛置身未来:无人驾驶氢燃料牵引车在氢能重卡牵引车引领下行驶,驾驶员通过云控平台同时操控两辆车。

圆速蒙泰常务副总经理杨义介绍:“我们的49T牵引车综合电耗仅1035wh/km,比行业油改电车型效率提升50%,每公里费用比燃油车降低79.6%。公司超级底盘搭载自研L4级自动驾驶感知系统,大大提高了自动驾驶的安全冗余。”该公司核心业务覆盖新能源商用车等研发、生产与销售。圆速蒙泰的智能氢电商用车研发生产制造项目总投资72.4亿元,占地606.7亩,分两期建设,投产后预计年产值近500亿元,利税达10亿元。

目前,留创园汇聚了众多不同领域的优质企业,涵盖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入驻企业达59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

内蒙古原生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干细胞和免疫细胞新药研发、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与临床转化以及生物健康数据管理领域。该公司与北京、内蒙古等地多家三甲医院合作,开展干细胞治疗重大疾病的临床研究与转化应用。

“我们拥有多名国内外知名细胞专家,还有内蒙古草原英才等人才,公司承担和参与12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项目,拥有先进完善的细胞生产、质控和存储技术体系。”该公司董事长武晓云介绍。

人才是留创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2024年,园区成功引进7支顶尖人才团队,园区内有5人入选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1人获青年科技创新奖提名,1家企业晋级中国海归创业大赛复赛。园区通过建立海外留学人员信息库和“鸿雁”人才库,储备了127名海归人才信息及596条各领域人才数据,构建起一支由23名海归、74名硕博人才、31名高级职称专家组成的多元化人才梯队。

留创园主任成博表示:“园区以制度创新为基础、科技孵化为动力、人才生态为纽带,书写高质量发展篇章。未来,我们要将园区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创企业集聚区、服务样板区,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注入持久动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