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实习记者 贾思敏)记者近日采访获悉,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和林格尔新区投资的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项目正在全速推进建设。作为亚洲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乳酸菌生产基地,该项目总投资18.8亿元,总占地360亩,建成后预计年增产值4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00个。
据了解,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由三大子项目构成,目前均已进入建设关键阶段。其中,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项目(内蒙古科拓微生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建成投产。该项目占地97亩,年产能达5万吨,是目前国内唯一专用于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的微生态制剂生产线,显著提升了当地畜牧与农业领域的绿色生产水平。与此同时,食用乳酸菌制品项目(内蒙古科拓生物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2023年8月开工,计划2025年6月底竣工,二期预计2027年竣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年产乳酸菌粉2000吨、酸奶发酵剂100吨,进一步满足食品工业与健康消费市场需求。此外,乳酸菌菌种资源库及共性技术研发中心也同步开工建设,计划近期投入使用,未来将依托全球最大乳酸菌种质资源库(保藏菌株超5.5万株),攻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
“呼和浩特不仅是项目落地的承载地,更是技术成果转化的核心枢纽。”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石磊介绍道,“科拓生物始终以‘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乳酸菌全产业链国产化’为目标,依托液氮滴冻、代谢调控培养等核心技术,已解决高活性乳酸菌产业化难题,相关专利达100余项,居国内领先地位。以明星菌株‘干酪乳杆菌Zhang’为例,其拥有30余项专利,成为国产乳酸菌标杆产品。”该项目还紧密对接呼和浩特资源禀赋,推动科技“突围”工程落地。石磊特别提到:“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不仅将支撑乳业、食品等产业升级,还能通过技术外溢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在技术应用方面,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通过液氮滴冻技术大幅提升菌体活性和生产效率,同时采用常温贮藏稳定技术保障产品品质。石磊举例称:“一包乳酸菌粉的活菌含量可达百亿级,且常温下保质期可延长至24个月,这将极大降低冷链运输成本。”民生效益同样显著,除直接提供600个就业岗位外,项目生产的微生态制剂可减少养殖业抗生素使用,助力绿色农业;即食型乳酸菌制剂则瞄准大健康消费趋势,服务国民肠道健康需求。
作为科技“突围”工程“乳酸菌资源挖掘和全产业链应用技术深度开发利用及其产业化”项目的实施主体,乳酸菌产业化智慧工厂的推进,实现了乳酸菌产业的国产替代,标志着我国在乳酸菌资源开发与产业化领域迈出关键一步。“乳酸菌+智慧制造”模式,标志着呼和浩特从“乳都”向“生物科技高地”的跨越赋能,该项目有望成为驱动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并为全国乳酸菌产业提供技术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