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b04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团沉浸式感受青城魅力

本报讯(实习记者 于梦圆)5月12日,2025“走读中国”国际媒体交流项目内蒙古行在呼和浩特市启动。两天时间里,来自20个国家的30多名媒体记者参加了在首府的考察采访。

来到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助理新闻主任许俊杰举着安慕希酸奶感慨:“安慕希在马来西亚销售火热,我们国家的消费者都很喜欢喝。”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行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郁的奶香味,展示架上陈列着琳琅满目的酸奶、冰激凌等奶制品。现代化的乳业加工设施有序运转,全自动生产线上的机械臂精准抓取着乳制品。《所罗门星报》主编德里·奥索感叹道:“太棒了,我以前从没见过这样先进的设施,回去之后我要把所见所闻好好报道。”

伊利的乳制品俘获了外国媒体朋友的味蕾,云谷之境探索港的人工智能体验为观察者们打开了时空隧道。戴着VR眼镜,随着镜头的画面移动,光影流转间,大唐长安的街市在脚下延伸,下一秒,三星堆又呈现在眼前,大家俯身弯腰就可以拾起“文物”碎片。来自巴基斯坦“萨驰新闻”的赛义德·奥恩·穆罕默德举着手机一边记录一边激动地说:“这样的体验实在是太美妙了!让我对中国的科技发展有了全新认知。”据了解,云谷之境探索港以“数字孪生未来”为核心理念,场馆集VR元宇宙、低空智慧馆等沉浸式体验于一体,借助 VR、全息投影、智能交互等创新技术,让传统的书本知识突破二维平面的桎梏,化身成可触摸、可参与的沉浸式场景。

在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孔子与弗洛伊德在光影中“对话”,青年雕刻家用手中的刻刀演绎出内涵丰富又极具个性的作品。来自斐济的记者尼基尔·库马尔轻声感叹:“在这里我看到了极具艺术感与科技感的作品,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碰撞,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包容与智慧。”

土耳其《光明报》记者厄兹居尔·阿尔腾巴什用流利的中文称赞:“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呼和浩特,这里的牛羊肉实在太美味,牛奶也特别香!呼和浩特的美食非常吸引我。”青城奶站零号水龙头里流出的鲜奶、胡麻油制作的玫瑰饼,更是引得一众外国媒体朋友用刚学会的中文连连称赞“香”!

在蒙草生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马来西亚《星洲日报》记者许俊杰被深深“种草”了,他说:“这里储存着对生态环境至关重要的草种,你们在做着很伟大的工程。”蒙草通过展示草种研发、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案例向大家生动呈现了科技助力草原修护的创新路径。巴基斯坦记者赛义德·奥恩·穆罕默德对此格外关注,他表示:“巴基斯坦的 GDP 主要依靠农业,我很庆幸来到呼和浩特了解到蒙草如何运用科学技术让荒漠长出青草,蒙草的生态治理经验对我们很有意义。”

夕阳下,敕勒川草原上,大家在翻译老师的带领下用中文吟诵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悠扬诗句。

从智能工厂的机械轰鸣到草原深处的牧歌悠扬,从草种实验室的微观世界到虚拟现实的时空穿梭,各国记者全方位感知着呼和浩特的发展成就,之后,通过他们的笔、镜头,也将让世界看到一个科技赋能、文化繁荣、生态优美的呼和浩特。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