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 赵宇昕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积极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全力构建“技能培训+”八大体系建设,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培训模式,以精准培训“组合拳”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靶向发力 精准服务重点群体就业
呼和浩特市聚焦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和产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技能人才供给,在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同时,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呼和浩特市以“政府主导+高校组织+企业参与”模式,搭建政校企协同育人新平台,实现企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等11所高校与企业联合开设订单班、协议班,通过校企定向培养,助力高校学生经过技能培训后融入职场;推动技能评价进校园,提升“1+X”证书持证比例。目前,全市5家高校完成技能等级评价备案,今年以来开展认定2206人次,获证1340人次。
此外,呼和浩特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极引导技工院校立足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推行企业定向式人才培养模式。截至目前,全市共开设技工院校“冠名班”40个,培养技能人才1149人,并全面落实技工院校“两免一补”资助政策。
此外,通过“个人求职意向调查二维码”,收集539人的培训需求,针对性开展养老护理、电子商务等职业技能培训,同步开展人工智能训练师、无人机驾驶等新职业(工种)培训,累计培训重点群体5344人次。
全程覆盖 构建培训服务全链条生态
从用工需求调研到教学研发设计再到自主评价认证,从创业培训延伸至项目孵化与补贴发放,呼和浩特市以系列举措为技能人才成长提供全流程保障,助力高质量就业创业。
呼和浩特市着力构建“产业需求牵引、教学体系支撑、评价机制驱动”的产教评衔接融通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主体作用,根据产业需求征集紧缺职业(工种),优化教学体系,完善评价机制。目前,全市已将36家企业培训中心纳入补贴性培训目录,开展企业职工补贴性培训435人次。
同时,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青创助航”创业品牌建设,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及一次性创业补贴;制定“青创助航”创新创业大赛行动方案,聚焦“六大产业集群”重点领域,拟征集100个优质创业项目;针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开展“马兰花”创业培训,累计培训2167人次;打造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生态,建立示范性创业园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孵化基地、特色创业园孵化器、大学生创业主题街区(社区)4类创业园孵化基地;通过整合创业培训、贷款、补贴、孵化、活动等资源,形成“五创联动”机制,全方位激发创业活力。
搭建平台 提升公共服务供给效能
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打造“国家—自治区—市级”多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强化政策激励,优化补贴资金使用效能,为技能人才提供贴心的公共服务,全方位满足技能人才就业与培训需求。
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60个,通过“师带徒”等模式发挥高技能人才传帮带作用;全面落实“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支持企业自主评价,共有3697名企业职工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市技能人才突破47万,高技能人才达14万,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为吸纳更多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参与“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呼和浩特市动态更新《呼和浩特市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工种)目录》3次,将125家培训机构、173个职业(工种)纳入目录,培训技能人才8035人次;对紧缺职业(工种)通过“揭榜领题”等方式遴选优质培训机构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和项目化培训;在政府部门网站开设专栏发布培训信息,开展“技能夜校”“特色周末班”培训,打造“一刻钟就业服务圈”,举办专项招聘会20场,达成初步就业意向104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