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津
市口腔医院口腔修复一科副主任陈春霞是此次“扶老镶牙”公益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她表示,对于老年人来说,口腔保健的目标是尽量保留天然牙,晚做或无需做全口义齿。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5岁至74岁老年人中,存留牙数为22.5颗,全口无牙的比例为4.5%。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长寿时代牙齿健康标准是“8020计划”,即到80岁时仍保持20颗健康的天然牙,能正常咀嚼食物、不松动。达到这一目标,需要老年人尽早重视口腔日常保健,尽可能多地保留自己的牙齿。
陈春霞建议老年人做好口腔基础护理,每天早晚正确刷牙,学会使用牙线、牙缝刷。每年做一次牙齿洁治,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发现龋齿、牙松动、牙周病等及早在正规医院治疗。牙齿缺失后应尽可能补齐,不要长久空缺,以免影响口腔局部及全身健康。对久治不愈、无法保留的牙齿及残根应尽早拔除,但也不要因为想尽快镶全口义齿就拔掉有功能的牙齿,即使仅有一两颗好牙可以制作可摘局部义齿,活动义齿的稳定性、舒适度和咀嚼效率要高于全口义齿。
牙周炎早治保牙概率高
尽量延缓戴全口义齿
“不少老年人认为牙齿松动、脱落是人老的自然现象,掉一两颗牙不影响吃饭不用急着补,等掉净了就镶全口假牙,这是极其错误的认识。老年人要积极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能不做全口义齿尽量不做。那种为了镶全口义齿,要求医生拔掉好牙的做法更是得不偿失。‘扶老镶牙’活动预检时,尚有一两颗好牙的老人不在少数,我们通常会建议老人保护好为数不多的真牙,利用这一两颗好牙作为基牙,先镶可摘活动义齿,会带来更好的咀嚼体验。”陈春霞说。
首先,老年人牙齿缺失不完全是自然衰老的结果。口腔衰老与全身衰老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与口腔相关的各种组织器官包括牙体、牙周、黏膜、牙龈、颌骨、肌肉都可发生退行性改变。这导致老年人口腔疾病高发,包括过度磨耗、牙周炎及牙龈炎、楔状缺损、残根残冠及牙齿脱落等,然而积极治疗这些口腔疾病能有效保留天然牙,避免牙齿过早松动。陈春霞特别提醒老年人,牙周疾病是导致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最主要原因。有些人60岁出头就配全口义齿,与牙周疾病治疗不及时密切相关。中老年人出现牙龈肿痛、刷牙或咬硬物出血应及时就诊排查和治疗牙周疾病。
其次,长期缺牙不修复,牙槽骨会加快萎缩,影响邻近牙齿稳定,导致牙齿咬合异常。不仅如此,缺失在前牙位置还影响美观和发音,在后牙位置会影响咀嚼功能,进而加重胃肠负担,全身营养状况可能随之下降。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至74岁老年人中81.7%存在不同数目和部位的牙齿缺失。陈春霞建议中老年人要遵循口腔医生建议,拔除无保留价值的残根、残冠,去除不良修复体(假牙),以免成为口腔感染病灶。牙齿缺失或拔除后,应到正规口腔科及时镶牙。假牙一般分为活动假牙、固定假牙,通常医生会根据缺失牙情况与患者共同设计一种义齿方案。
另外,日常正确护理口腔不仅能预防各类口腔疾病,也能大大延长老年人牙齿寿命。她建议老年人每年定期洗牙;使用含氟牙膏、保健牙刷,用正确的方法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控制甜食和饮料的摄入频率,适当增加粗纤维的摄入;使用牙线、牙间隙刷清理牙缝中嵌塞的食物残屑等;避免磨损,不嚼槟榔、不啃甘蔗、不嗑榛子,更不能用牙齿开瓶盖、拔针、咬钉子等。
验配调适周期因人而异
戴全口义齿科学度过适应期
陈春霞说,制作全口义齿不仅需要医生精湛的技术,对老年人的牙床、牙槽骨、黏膜组织都有较高要求。每个老年人全身健康状况和口腔基础不同,验配周期、调适次数也因人而异。因此一旦决定配全口义齿,老年人要建立使用假牙的信心和长时间配合的心理准备。
全口义齿制作前,医生需要详细检查和评估老年人的牙床、牙槽骨情况。必要时要对牙槽骨进行手术,或者种植两到四颗牙作为全口义齿的支撑牙,以提高义齿固位力、稳定性和咀嚼效率。这也是有的老年人配全口义齿时需要多次往返医院、制作周期较长的主要原因。
制作完成只是第一步,初戴全口义齿还有一段适应期,一些反应是正常的。比如初戴1周至2周可能有异物感、唾液增多、发音模糊或轻微恶心。此时切不要放弃,最好每日坚持戴,可以从短时间起步逐渐延长,如首日2小时,每日增加1小时,并通过朗读、咬咽训练加速适应。
其间可以进行渐进式分阶段进食训练帮助老人尽快适应。第一阶段(初戴第1周内):食用软质小块食物,如粥、豆腐,避免撕咬动作。第二阶段(初戴第2周至第4周):过渡至普通食物,用双侧后牙同时咀嚼,避免前牙啃咬苹果等硬物。与此同时要改正咀嚼旧习惯,可以对镜练习正中咬合即上下牙对齐咬住再吞咽,改掉长期缺牙导致的下颌前伸习惯。适应期如果有黏膜压痛、溃疡或义齿破损,要及时到医院检查调整,切不要自行磨改义齿,也不宜长期不戴。需要注意的是,就诊时需戴义齿就诊,便于医生准确定位压痕调整义齿。
另外,一些戴义齿的小技巧也可以帮助老年人尽快度过适应期。戴入时尽量保持口腔湿润,先戴下颌→再戴上颌→做吞咽动作同时咬合后牙,挤出多余唾液增强吸附力。日常打喷嚏、咳嗽时用手托住义齿;避免啃咬甘蔗、年糕等过硬/黏性食物,以防义齿脱落。
全口义齿有保质期
每年复查5年左右换新
日常使用中,正确取戴、仔细清洁也可帮助老年人顺利适应全口义齿并延长义齿的使用寿命。戴假牙时,绝不可以用牙咬合就位,以免损坏假牙。全口义齿每天都必须清洁与保养。清洁流程是餐后:取出义齿→流水冲洗→软毛刷轻刷各面→漱口清洁口腔黏膜→再戴回。睡前:清洁后浸泡于冷水中(不可干燥存放),水中可加义齿清洁片每周1次杀菌。需要注意的是义齿一定禁用热水/酒精浸泡,易致义齿变形开裂;不用硬质牙刷/牙膏以免磨损树脂表面。
陈春霞说,“扶老镶牙”活动中常有老人全口义齿“超长服役”,一用就是20年。他们配第一副全口义齿时牙槽骨尚健壮,适应起来相对容易。20年过去了,牙槽骨和牙床严重吸收萎缩,第二副义齿配起来更复杂,戴上后可能有容易脱落、咀嚼食物易疼痛等问题,老人需要更长时间去适应。实际上,假牙也有寿命,需要定期复查和维护。这是因为全口义齿的主体部分(人工牙和基托)多为树脂材料,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老化和磨损,导致假牙咀嚼效率降低。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区域的牙槽骨会不断萎缩,软组织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致使全口义齿与牙床接触的密合度降低,戴时会出现松动、不稳定等情况。
陈春霞建议老年人,戴全口义齿初期,要遵照医嘱定期到医院调适,等到戴习惯后最好每隔半年至一年到医院复诊检查一次,以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口腔支持组织的健康。一般情况下,全口活动假牙的使用寿命为5年左右,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变得不合适,出现以下现象提示假牙可能不再合适:假牙牙面严重磨耗,面下1/3的垂直距离明显缩短,咀嚼效率明显下降。活动假牙与口腔组织间出现间隙,食物容易嵌入,说话或进食时易松动、脱落,与活动假牙接触的口腔黏膜反复充血、溃疡。
(据《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