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彩霞
“你家柿子长得真水灵。”“早上凉快,多摘点回去慢慢吃。”……一大早,武川县可可以力更镇移民村村民刘海元家的小院就热闹起来,来自市区的游客边采摘边品尝新鲜的瓜果蔬菜。说起自家的小菜园,刘海元颇有感触:“以前我家不种蔬菜的时候,每年仅购买土豆就要花500多元,后来自己种土豆、大蒜、西红柿,购买秧苗与肥料等才投入了400多元,但是丰收后能获得四五千元的收益。这些蔬菜不仅增加了收入,关键是绿色健康,可以放心食用。”
2022年以来,武川县结合当地气候条件与平房区土地资源闲置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发展庭院经济,让小庭院释放出巨大潜力。
为落实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以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关于发展庭院经济的相关政策要求,呼和浩特市制定了2025—2027年庭院经济发展计划,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发展庭院经济,重点发展4个乡镇40个村,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为主体,通过一系列扶持措施推动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脱贫户和监测对象稳定增收。
据了解,2025年呼和浩特市庭院经济发展以市场化、特色化、品牌化为导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实施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庭院经济项目。在补助标准方面,户均补助2000—4000元,可有效增加庭院经济收入。对创办、领办特色手工、特色休闲旅游、乡村生产生活服务的脱贫户、监测户,年内新增投资在1万元以上的,按投资的50%给予奖补,最高不超过5万元。同时,鼓励支持企业创办、领办特色鲜活农产品购销,按收购庭院经济户农畜产品费用的5%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3万元;鼓励支持企业或个人针对没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监测户提供代养、代种服务,从代养、代种农户补贴中扣除补贴资金的5%作为代种、代养服务费。
庭院特色养殖同样受到支持,村民可利用闲置房屋和空闲场地养殖鸡、鸭、鹅、兔、猪等家禽(畜)。采取设施养殖模式,确保养殖区规划合理、人(禽)畜分离、环境干净整洁。许多村民利用闲置资源开展养殖,通过科学管理,存栏数量稳定,经济收入呈现增长态势。
在庭院特色手工方面,村民可利用庭院建立特色食品加工作坊,进行农产品和食品加工制作并取得营业执照,也可从事传统手工艺品生产加工,如刺绣、剪纸、鞋垫等手工产品的制作与经营。部分村民已利用自己的手艺开启了相关经营,生产的手工艺品受到市场青睐。
此外,庭院特色休闲旅游和庭院生产生活服务也在支持范围内。村民可利用自有庭院发展特色民宿、家庭旅馆、农家乐等,取得营业执照自主经营,也可开设小超市、小卖部、小网店等。不少村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了适合的项目,自主经营状况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