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9版:养殖 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青海公布第一批乡土草种名录 16个牧草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青海冷地早熟禾、同德老芒麦、沱沱河梭罗草……3月3日,在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的青海省乡土草种名录上,16种独具“青海味”的草种名列其中。

乡土草种质资源是筛选、培育适宜高寒地区新草品种的基础性资料,也是青海省现代草种业和现代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青海草种质资源丰富,天然草原植物达到1091种,从丰富的草种质资源中选择一批草原保护修复和草牧业发展需求量大、应用广泛、发展潜力大的草种进行重点研究和推广,是青海省现阶段促进草种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本次发布的第一批乡土草种名录主要以青海省目前通过国家审定登记的16个品种为主,共涉及1个科7个属16个牧草品种,其中包含了品种类别、学名、登记号、申报单位、品种特性、主要用途、栽培技术要点及适宜种植范围等内容。

草种是做好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的关键,那么青海省在草种业发展方面还取得了哪些成就?对此问题,省林草局国有林场和种苗管理处负责人表示,草种是草原生态修复与草业发展的“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近年来,青海省结合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布局,加快推进草种业发展,青海省对青藏高原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对有发展潜力的种质进行了采集和鉴定评价工作,每年采集野生种子400余份,收集各类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近5000份,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西海镇、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石乃亥乡建立了长期的青藏高原优良牧草种质资源圃,有效保护了一批优良的牧草种质资源。(王瑞欣)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