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图 本报记者 封斌 实习记者 霍文睿
3月12日,2023年第三十二届内蒙古国际农业博览会、第七届内蒙古林产品博览会、第五届内蒙古(春季)农业机械博览会在呼和浩特市同期召开。此次展会吸引了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商、参展企业以及采购团和业界人士参会,行业精英齐聚青城,交流合作,共谋发展。据了解,展会三天时间接待观众达到4万人次,截至14日上午,意向成交额突破12.8亿元,现场成交额达到4.6亿元,现场签约项目865项。
据悉,本届农博会由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与研究促进会牵头,联合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支持主办,内蒙古东昭展览策划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以“发展现代农牧业、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坚持“成果展示、推动交流、促进推广、为农服务”的办展宗旨。
大会下设区域公用品牌、农资、节水灌溉、农牧业机械、智慧农业、农林产品、金融服务七大展区,展出面积共4万平方米,总计有800余家农、林、牧、水企业报名参展,设置展位1200余个,其中,高新技术项目276项,专利技术产品409个。展会对近年来农、林、牧、水业相关领域新技术新成果进行了全面展示,为内蒙古自治区农、林、牧、水事业发展注入全新发展动力,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较之于往届展会,今年的农博会上,多功能生态肥料、农业物联网智能系统、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智能温室大棚、新型的节水灌溉控制系统、滴灌带生产线等纷纷与观众见面,智能化、信息化技术让广大农牧民大开眼界。记者现场采访了几家参展企业,看看他们都拿出了什么“看家本领”。
下转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