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1版:疫病防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不要忽略奶牛那些不被表达的痛

■资料图片

疼痛也是乳房炎对奶牛的

影响之一

奶牛乳房炎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严重的临床型乳房炎极易表现出疼痛,奶牛表现出明显不适,包括精神萎靡、产奶量减少、体重下降、站立及行走姿势异常、挤奶时或被接触乳房时躁动不安、群体性行为减少等。

轻度、中度乳房炎发病率较高,这时奶牛往往没有非常明显的疼痛表现,但这并不意味着疼痛并不存在,只会让兽医和管理者忽略奶牛的疼痛。

事实上,早在1998年,Julie及其团队已经在乳房炎疼痛与炎症的识别和防控方面有所研究。他们发现,即使乳房炎只是轻度或中度,患病奶牛仍表现出相比于正常奶牛更敏感的疼痛反应。

研究人员认为,应强制要求对乳房炎进行适当止痛治疗,以缓解奶牛痛苦。Bantung等人在2015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所有奶牛在注射内毒素后均表现出疼痛,对照组在6小时后达到疼痛峰值,治疗组奶牛的疼痛指数在4小时出现峰值并迅速下降。在注射内毒素48小时后,对照组奶牛有50%仍表现出疼痛,而治疗组只有不到10%。治疗后2—336小时中,治疗组疼痛表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提高动物福利

缓解奶牛疼痛

抗炎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带来的疼痛及全身影响,缓解进一步的组织损伤。非甾体抗炎药应用于动物时主要用于消炎(抗炎药)、止痛(止痛药)、降低疼痛敏感性(抗过敏药)和降低整体体温(退烧药)。

炎症的机制主要是花生四烯酸通过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酶促反应转化为环内过氧化物酶,当环内过氧化物酶转化为前列腺素时,就会引起炎症、疼痛和发热。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主要通过抑制COX发挥作用,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最终抑制炎症。

非甾体抗炎药分为三类:非选择性的、优先性的和选择性的。同时抑制COX-1和COX-2的非甾体类抗炎药被称为非选择性环氧合酶抑制剂;COX-2选择性非甾体抗炎药只能抑制COX-2,这种非甾体抗炎药只在人类医学中可用,其中又有部分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以COX-2为优先。

主流使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包括美洛昔康、酮洛芬、氟尼辛葡甲胺等。其中氟尼辛葡甲胺属于低选择性非甾体类抗炎药,半衰期为3至8小时,需要反复给药。酮洛芬无差别抑制环氧化酶通路,且半衰期很短,在0.42小时左右。美洛昔康具有COX-2高选择性,已许可在许多欧洲国家和加拿大用于牛,在低产泌乳牛的消除半衰期为23—27小时,在高产泌乳牛为17.5小时。

奶牛养殖业与兽医从业者们普遍认同乳房炎会给奶牛带来一定疼痛,因此在治疗乳房炎时,除抗生素外,通常会同时提供非甾体类抗炎药治疗。商品化非甾体抗炎药被批准用于解热抗炎镇痛,以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奶牛健康。

研究显示,与未经治疗的奶牛相比,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以降低奶牛直肠温度,缓解炎症反应,维持瘤胃动力,降低心率。其中,心率减慢可以解释为非甾体抗炎药减少了动物的痛苦。在研究中,接受治疗的动物的发烧也有所缓解,但我们知道,发烧是动物应对感染的一种方式,目前尚不清楚退烧是否确实对患临床乳房炎的奶牛有益。

美洛昔康是目前改善乳房炎疼痛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之一,对COX-2具有很高的亲和力。

在体外实验中,经内毒素刺激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在剂量为0.75毫克/毫升的美洛昔康处理后,其跨上皮电阻在5小时内下降,随后的10—30小时内升高。这说明在内毒素刺激后5小时内,在炎症介质介导下血乳屏障打开,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进入乳腺组织,通过美洛昔康对过多前列腺素合成的抑制,10—30小时后血乳屏障打开受到抑制,上皮细胞恢复紧密连接。

体内相关研究证明,在静脉注射内毒素前给予美洛昔康进行预防,可以有效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内毒素血症的部分临床症状,血液参数也有所降低。

使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也有相似的效果,Fitzpatrick等人将单乳区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的奶牛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美洛昔康治疗,另一组接受等剂量安慰剂治疗。试验记录了奶牛未处理乳区与处理乳区之间的最大承压差,结果表明,安慰剂组奶牛两乳区之间的承压差更大,注射过内毒素的乳区更不耐受压力,即该乳区疼痛更明显。而美洛昔康治疗组乳区与正常乳区耐压程度基本相同,说明经过美洛昔康治疗,可以有效缓解内毒素造成的乳房疼痛,恢复至正常水平。

总结

乳房炎会给奶牛带来疼痛,而常用的非甾体类抗炎药随药物种类、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频率等的不同,均可在不同程度上缓解疼痛,达到解热、抗炎、镇痛的效果,为提高奶牛福利做出贡献。牛场应该通过奶牛表现、验奶情况等及时揭发乳房炎并介入治疗,将抗生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的药效发挥到最大,保证奶牛福利和生产效益。

(武乃雯)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