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报记者 杨丽霞
图/本报记者 杜兆侠 实习记者 霍文睿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面对数字化、智能化奶业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奶业也正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在新征程中阔步前行,向着未来不断进发。
3月27日,由内蒙古奶业协会、内蒙古饲料工业协会、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呼和浩特乳制品先进制造业集群、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内蒙古研究院、乳制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内蒙古大学)联合主办,内蒙古乳博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市艾克思博会展有限责任公司、《乳业时报》共同承办的“第十六届内蒙古乳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开幕。
本届大会以“踔厉奋发启新程 勇毅前行谱新篇”为主题,全面展示了内蒙古奶业创新发展成果及经验,共同分享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行业提供产业链最新技术设备、加工包装的选购咨询,推广最新奶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据悉,本届乳博会吸引来自全国各省区市236家企业参展,展出面积12000平方米,首日观众达12742人次。
为期2天的乳业高峰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直播的方式,邀请到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的奶业专家,行业学者,奶协领导齐聚“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围绕奶业发展前景,牧场疾病免疫预防、微生态研究、农牧业经济、数字化牧场、绿色智能发展等不同热点议题,分享了20多场专题报告,聚焦奶业前沿化、数智化研究成果,为奶业相关从业者提供沟通、交流、学习、合作的高效互动平台。来自国内多家乳品企业代表、牧业代表、牧场一线人员等近千人参会,直播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00万人次。
与往届乳博会相比,本届乳博会有两大亮点。
一是现场启动牧场亿元帮扶活动,并邀请行业专家和牧场代表共同参与沙龙讨论,就“牧场节本增效”交流先进经验。
二是特邀国家疾控中心食物营养所及伊利、蒙牛学生奶相关负责人分享学生健康营养的最新政策及研究成果。
面对当前“创新”浪潮席卷下的中国奶业,充满机遇的同时更面临着无数的挑战,而每一年乳博会都顺势而为,积极变革,从解决奶业链条中的“急难愁盼”切入,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为推动奶业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力量。
出席大会开幕式的领导嘉宾有,全国畜牧总站原总畜牧师石有龙,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栋,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李阔,云南大理州州委副书记肖创勇,呼和浩特市政府一级巡视员云新明,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奶业处副处长王红柳,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奶业处处长刘云鹏,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徐克,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执行会长林永亮,内蒙古肉牛产业协会会长李杰,呼和浩特市农牧局局长高涵,《乳业时报》总编辑赵敏,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周文霞,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喜春。以及山东奶业协会会长王成武,辽宁奶业协会会长徐环宇,吉林奶业协会会长崔民河,青海奶业协会会长马建路,广东奶业协会会长颜远义,福建奶业协会书记吴大新,河南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华杰,黑龙江奶业协会秘书长杜海涛,天津奶业协会副秘书长何茹,河北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李贺峰,陕西奶业协会副秘书长朱宝刚等全国各省区市奶业协会领导嘉宾。
来自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右旗等全区各旗县区农牧系统相关领导,宁夏农垦乳业公司、呼伦贝尔农垦集团等相关代表团参加了本次会议。同时,大会还邀请到云南大理州州委副书记肖创勇带领的大理州相关领导组成的代表团也参加了本届大会。
此次大会得到了北京中科博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还有来自金宇保灵生物药品有限公司、内蒙古必威安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菲金(中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农创达(北京)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厦门汇盛生物有限公司、泰安意美特机械有限公司、雀巢奶牛养殖培训中心、钦州澳华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中铁特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河北一然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丘奇怀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致辞
内蒙古奶业协会秘书长 徐克
近年来,内蒙古陆续出台《关于推进奶业振兴的实施意见》《奶业振兴三年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推进奶业振兴九条政策措施》等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产业支持力度。从上游的种业、草业到养殖、生产加工,奶业顶层设计日趋完善,科研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内蒙古在全国奶业振兴的道路上冲刺在前,交出了一份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共同发力,协调发展的优秀样本。
奶业作为内蒙古最具优势的代表性产业,奶牛存栏数原奶产量和原奶加工能力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22年底,全区奶牛存栏159.0万头,比上年增长10.9%;牛奶产量733.8万吨,增长9.0%。全区规模以上乳制品产量415.2万吨,比上年增长12.6%。
徐克表示,目前乳业发展呈现出消费不振、成本压力增大等显著特点,他建议,深化生产加工企业与养殖端的利益连接机制,扶持牧场协同共进,继续发挥以技术服务、资金支持、产业带动、风险共担,优质饲草、奶牛品质赋能提升为核心的农企利益连接机制作用,切实解决奶业上游产业存在的技术弱、融资难、转型慢、风险大等困难。其次,有项目规划的企业,尤其是伊利、蒙牛等大型企业,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力争早日达产达效,在“消化原奶”上继续多做贡献。
徐克还建议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快速建立。“要科学选样,精准调研养殖成本,考虑到各牧场的差异,建议选取具有代表性运营水平符合普遍情况的样本,以精确分析掌握。此外,要统筹协调产业链各环节利益分配,出台动态的合理的指导价格。”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 李栋
李栋提到,过去三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疫情等国内外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此情况下,我国奶业逆势而上,生产保持了稳定增长,难能可贵。据统计,2022年全国牛奶产量3932万吨,同比增长6.8%。规模以上乳品企业乳制品产量3117.7万吨,同比增长2%。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奶业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与挑战。从当前看,奶业发展面临养殖成本偏高,干乳制品市场培育不足,产业整体竞争力不强等问题,特别是疫情三年后乳制品消费市场增长趋缓,从长远看,我国奶业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从产业发展趋势来说,我国乳制品消费潜力巨大,目前人均奶类消费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奶业发达国家的1/6,特别是奶酪、黄油等干乳制品的消费量偏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内蒙古是我国奶业优势区,奶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孕育了伊利、蒙牛等享誉世界的知名乳品企业。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为我国奶业振兴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把我国奶业做强做优,保证国家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奶业处副处长 王红柳
王红柳表示,2022年,自治区把奶业振兴作为落实大食物观的重要任务,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分管领导挂帅出征,各级各部门协同配合,乳品和养殖企业合力推进,各项政策引领成效明显,企业投资意愿大幅提升,有力推动了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健康发展。
今年,内蒙古将继续聚焦扩数量、增产量、提质量,持续加大奶业振兴扶持力度,不断增强产业链的稳定性、竞争力和创新力,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生态圈,力争年内奶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00亿元。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周文霞
周文霞表示,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产业发展关键期,此次乳博会既是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成果的综合展示,更是激发创新动能,推进交流互动,促成携手合作的共赢平台,必将取得丰硕成果,推动内蒙古深化中国奶罐建设,进一步助力我国奶业振兴。
伊利作为全球乳业5强,亚洲首家营收突破千亿的乳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始终将科技作为驱动奶业振兴的第一动力,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构建了“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全产业链创新发展格局。在呼和浩特建设了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打造了全球单体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先进、数智化程度最高的奶粉工厂、液态奶工厂。目前已有国家乳制品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乳制品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等12个国家级项目先后落户,成为引领奶业振兴的创新高地。未来伊利将继续肩负起龙头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店,聚焦全球最优品质与全产业链合作伙伴携手奋进,共同打造全球一流的乳业全产业链生态圈,助力中国奶业全面振兴,让世界共享健康。
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吴喜春
吴喜春表示,作为中国首个以“乳业博览会”命名的行业大会,内蒙古乳业博览会历经16年创新发展,已成为中国乳业极具影响力的盛会之一,为包括蒙牛在内的众多乳企搭建了沟通交流、深化合作、互利共赢的平台,向全国全世界展示我们内蒙古乳业发展重大成就。
目前,蒙牛重点围绕黄金奶源带,在全国布局1000余家牧场,每年带动150万农民增收,在国内建立41个生产基地,在印尼、新西兰、澳大利亚建有海外生产基地,全球工厂已达68座。
全球乳业看中国,中国乳业看内蒙古。作为诞生成长于大草原的民族企业,蒙牛将永远扎根内蒙古,围绕“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以开放、绿色和创新发展,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让内蒙古乳业这张名片闪耀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