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助力智慧牧场高效可持续发展

——首届(2023)智慧牧场创新峰会在京举行

■圆桌论坛现场

■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认真听会

■与会嘉宾现场合影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图 本报记者 封斌 实习记者 李娅静 刘璐

4月28日,由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主办,多家单位和科技创新联盟支持的“牧光智远·首届智慧牧场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以“数据智能驱动牧场高效可持续发展”为主题,旨在为草牧业数智化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理论和应用实践支撑。

大会聚集了草牧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代表、技术开发与应用实践者等300余人,共同探讨数智化在草牧业中的应用现状、价值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推动草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创新发展。

据了解,此次峰会涉及八大主题:草地—草食动物系统、数智化牧场建设方案、数据智能+繁育、数据智能+营养、数据智能+健康、数据智能+挤奶、数据智能+“双碳”行动以及牧场数字化模拟与数字孪生等。

从源头出发

把握好草地农业发展大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名誉院长任继周通过视频形式致开幕词。任继周表示,要从草地畜牧业这一中国农业的源头出发,把握好草地农业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大趋势,进而推动大农业以及众多资源、行业的大数据管理,最终达到生态农业目标。首届智慧牧场创新峰会恰是迈上这一使命道路的第一个台阶。期望每两年举办一届的峰会能够持续探讨生态文明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指引农业迈向生态文明时代。

国务院参事、农业农村部原副部长于康震通过视频的形式致辞。他表示,全球正面临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且重大的影响。草牧业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已具备了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基础和条件。面对数据共享、产业融合和生态文明建设等现实挑战,草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愈发紧迫。于康震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机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应共同促进草牧业数智化发展;二是构建数据共享和产业融合的发展平台,推动数据在草牧行业的流通和共享;三是不断提升草牧业绿色发展水平,积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草牧业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表示,奶业作为健康中国、强壮民族的战略产业,未来潜力足,前景好。但受多种影响,奶业发展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养殖效益下滑等多重挑战。本次峰会的召开正当其时,有效破解了当前奶畜养殖挑战,高效地助力奶业的全面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她指出,智慧化牧场是牧场发展的方向和归宿,要扎实推进牧场质量安全、增产提质、降本增效、绿色低碳的持续和谐发展。其次,数字化转型是高效促进智慧牧场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途径,要系统而全面、创新而务实的推动数字化转型。

全国畜牧总站统计信息处处长杨红杰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正面临深刻的变革,在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智慧农业作为重要切入点,正源源不断为现代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目前,全国畜牧总站已经深度整合了当前的信息系统,构建了畜牧业综合信息平台。当前,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的统一安排下,已开展全国畜牧兽医经营主体的备案送档工作。下一步将按照畜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为智慧畜牧业的普及和推广贡献力量。

智慧牧场

用科技促进奶牛产业发展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围绕“奶业发展现状与智慧牧场展望”的主题进行发言。她指出,当前奶类生产增长迅速,2018年到2022年我国牛奶增产了857万吨,增幅27.9%,2022年荷斯坦奶牛存栏量为607万头,相比2018年增长了24.7%;养殖规模化水平不断提升,2022年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超过70%,比2018年提高了8.6%;产业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同时,奶业发展面临生产成本较高、资源约束趋紧、效率有待提升、抗风险能力不强和供给有短板等诸多挑战。因此,保障奶类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是首要任务。

针对当前规模化奶牛场数智化技术应用及面临的现状问题,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玉梅表示,要解决当前数智化技术应用存在的应用结构不合理,应用兼容性差,维修困难高,中小规模牧场投资能力偏弱,购置补贴覆盖率低等问题,我们要积极引导养殖场优化数智技术应用结构,使各个环节数智化技术应用均衡发展;提升数智化技术研发能力,加大数智化技术设备的研发投入力度,推动研发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构建统一、标准化的数智化技术体系;鼓励金融机构设立畜牧养殖企业数智化转型专项贷款,研发面向畜牧养殖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专项商品服务,为企业数智化转型提供有力保障;扩大畜牧养殖业数智化技术设备的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针对中小型养殖企业设计更为宽松的补贴政策,提高中小型养殖企业数智化转型的意愿与投资能力。

数字化转型

实现牧场降本增效

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志愤指出,推动数据智能驱动牧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契机已经到来,我国国民的饮食结构已由“淀粉转蛋白”,这使得奶类与牛羊肉消费上升,为畜牧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而数智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奶牛养殖全周期提供决策的依据。马志愤表示,当前,牧场规模化养殖趋势日益明显,这对牧场的管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加快推进牧场的数字化、智能化和智慧化是为牧场提供精益管理和奶牛养殖全周期决策的重要举措。同时,数智化技术在生产全周期各个环节应用,可以帮助牧场实现降本增效。数据智能+互联网协同链接产业上下游,并结合产学研,是共同助力牧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董飞以“数智化牧场:从数据治理到数据智能”为主题作了精彩发言,他表示,数据化最根本的出发点是降本增效,同时也可以实现辅助决策和风险管控等目的。数据深度分析与数据挖掘,可帮助牧场管控各方面的风险,通过量化分析,对风险进行优先级分级及权重分配,可帮助牧场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体系。对于牧场来说,数字化转型可以实现个体牛只管理、生产流程评估和业务融合。

合作签约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本次峰会上,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吉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中—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科技部)、中信农业华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南京稻盛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举行了数智化牧场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

据了解,此次合作签约旨在推进各方深入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创新。

各单位代表表示将共同协作推进智慧牧场创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建立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机制,提高草牧业整体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圆桌论坛

共话草牧业新未来

峰会同期举行了以《数智化在不同牧场的应用现状及价值》为主题的圆桌论坛。论坛由35斗/动脉网联合创始人毕元锋主持,邀请到了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北大荒完达山乳业有限公司牧业事业部副总经理兼松北牧场总经理刘春东,黑龙江惠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黑龙江丰源牧业有限公司信息部长张银峰,澳欣(北京)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军,天津锦鹏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冉,义柏资本合伙人李雨萌,就智慧牧场建设存在的问题展开研讨。

与会嘉宾同现场观众分享了智慧牧场的实际应用效果,探讨从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品质提高等多方面寻求突破。同时,峰会众多专家还着重讨论了智慧牧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何实现远程监测、智能化决策、提高养殖效益等问题。

会后,召开了首届智慧牧场创新峰会新闻发布会,并邀请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刘强德、中国农业科学院智慧畜牧业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熊本海、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玉梅教授和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马志愤博士,针对行业问题进行深度剖析。

发布会现场,针对《乳业时报》记者的提问,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玉梅作出解答。刘玉梅表示,现阶段智慧牧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和资金。当前,智慧牧场技术的研发和创新还处在初期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资金对于中小型牧场来说相对不足,政府可以适当进行政策、补贴等方面的扶持,帮助中小型牧场加快推动数智化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问题,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行业人员的重视,当前,这方面存在着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后续需要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法律来保护。对于智慧牧场的实施成本,刘玉梅指出,虽然短期来看投资成本比较高,但长远来看,智慧牧场会为牧场提供高速发展能力,如可降低饲料成本,减少饲料浪费,减少动物疫病等,综合效益远大于成本。对于中小型牧场而言,初期确实需要一些政策的支持,政府可以从补贴、税收方面给予一定优惠支持,也可以通过技术提供与供品服务的方式进行合作,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

首届智慧牧场创新峰会的成功举办,为草牧业数智化升级提供了有效的专业交流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探讨和研究数据智能在草牧业发展中的价值和意义。未来,随着智慧牧场创新峰会的持续推进,相信智慧牧场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变得更加明晰和可实现。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