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11版:疫病防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牛结核病现状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本报记者 杨丽霞 摄

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范围都比较广泛。近些年,随着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各地相关部门对牛结核病的重视度越来越高,畜牧疫病防治技术人员也在积极对此疾病的治疗防治工作进行探究,从而为推进我国奶牛、肉牛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保障。本文重点阐述了牛结核病现状及诊断技术研究进展,旨在为牛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借鉴。

□王永军

牛结核病现状

牛结核病,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疫病的暴发及传染对牛养殖业的发展及民众身体健康带来极大威胁。牛结核病从本质上分析,主要是因感染牛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而引起的传染性疫病,病毒可通过患病牲畜传染给其他健康动物或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畜牧养殖的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入到畜牧养殖行业中,以此来达到经济收益提升的目标,这也间接地为牛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牛结核病的防治措施主要有检疫、扑杀等措施,这些措施能够较好地缓解牛结核病的疫病扩散,但我国仍需要面临较为严峻的疫病防治工作。因此,提升对牛结核病的诊断技术研究、牛养殖中的疫病防治措施等工作已经刻不容缓,各部门需要高度重视相关工作,以此来提升我国牛结核病的防治等水平,全面实现有效抑制牛结核病的发生概率,实现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

牛结核病诊断技术

1、牛结核病流行病学研究

目前,牛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仍是传播较为广泛的一种人畜共患疾病,其中患有牛结核病的奶牛会直接出现体重下降、产奶量明显降低的临床表现,这会直接对养殖场的经济收益带来不利影响。同时,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牛,在患上结核病后的临床表现都有一定差异,这也为牛结核病诊断技术带来了挑战。经过我国研究人员的多年研究表明,牛结核病不仅对兽类、禽类有一定的传染风险,还会传染人,在牛饲养中以奶牛最易感染牛结核病。

通常散养条件下的牛,其发生牛结核病的概率大约为1%—5%左右,而圈养奶牛的群体中,其传染概率直线上升,其主要原因为圈养牛舍的通风条件、饲养管理、饲料及饮水管理等的科学性不足,进而造成牛结核病病原在密集的牛群中进行传播,造成疫病大范围暴发,为养殖场或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带来损失。牛结核病的病菌会存留在奶牛的乳汁中,而健康母牛的奶水也会在挤奶时被空气中的病原菌所污染,人们一旦食用了没有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的奶制品,就很容易出现人感染牛肺结核的现象。

2、牛结核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即通过牛呼吸道受到疫病菌群侵害,造成感染牛结核病,这种传播主要发生在大规模、集约化的牛养殖场中。其主要原因为牛舍饲养密度过大,空气流通性差,因而出现空气传播的情况。

经口传播:由于牛结核分枝杆菌生命力较强,并不会受到干燥环境或湿冷环境的影响,具备较强的抗逆性。如果病菌生存于水体可以直接生存五个月左右。所以,病原体排泄物中带有大量结核病病毒,排出体外后会对饲料、饮水等外部因素造成污染,甚至导致健康牛受到结核病病毒的侵蚀。

垂直传播:如果处于妊娠期的母牛已经感染牛结核病,就会通过母体胎盘将携带的病菌直接感染犊牛,一旦犊牛感染牛结核病,其死亡率会大幅度提升。

3、易感染动物及感染途径

经过科研专家的不断研究,逐渐发现牛结核分枝杆菌除了能对牛进行感染以外,还能够造成其他动物如猪、羊等染病。已感染的病牛通过产生的飞沫,将病菌分散在空气中,其他健康动物通过呼吸被污染的空气,造成病菌感染。通常,牛的主要感染途径为受污染饲料、饮水、撕咬等;而人的主要感染途径为消化道感染,即通过食用病牛的肉制品,造成感染牛结核病菌。另外,部分养殖场依旧用患病母牛的乳汁喂养犊牛,也会造成犊牛感染。

流行病学研究

1、养殖场消毒管理

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牛结核病发病传染概率,如果养殖场的消毒管理工作不到位,出入圈舍时未能及时更换衣物或佩戴专用鞋帽;消毒手段单一或消毒不彻底等,都会增加牛结核病的患病概率。此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不到位,不但会污染土壤,同时也会造成粪污中携带的病菌在养殖场中传播、蔓延,严重危害养殖场的发展。

2、流动和隔离

在规模化养殖场运营中,其需要通过引进牛种来丰富养殖场养殖品种,扩大养殖规模,但这种频繁性的牛运输,极有可能造成牛在运输中感染病菌。如果新牛进入养殖场后没有及时做好隔离、观察措施,或未经检疫就直接投入牛群进行混养,将会增加牛结核病传染、蔓延的概率。

3、牛结核病检测

当前,部分养殖场、养殖户并没有高度重视对牛养殖过程中的病害监测,配合动物防疫部门开展牛结核病检测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在疾病出现高峰期的春、秋季期间,未及时对养殖场中的肉牛开展全面的牛结核病检测工作,从而导致大量患病阳性病牛不能及时被检出,出现牛结核病发生传播、扩散的现象。另外,也可能由于养殖户检验能力的不同,导致局部检验结果存在偏差,出现伪阳性、假阴性的状况发生。所以,养殖场、养殖户必须协助政府部门在专用的实验室内开展全面检验工作,以此来提高检测结论的真实性。

诊断检测技术

目前,我国针对牛结核病检测的方式主要有细菌学检测方法、免疫学检测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具体如下:

1、细菌学检测方法

主要包括抹片抗酸染色技术、微生物离心培养技术两类,其中抹片抗酸染色技术具备检验速度快、操作方法简便的优点,而且几乎没有被环境因素干扰,但也具有检验精度差、容易产生伪阳性表达等不足。另外,细菌学测试技术的测试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八周左右,这就增加了检测试验对象的污染危险。

2、免疫学检测方法

该方法属于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测方式,其具备操作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可直接判断等特点,非常适合应用在野外或大规模养殖场的全面检测工作中。

3、分子生物学方法

主要包括核酸探针、PCR和DNA图谱等技术。该技术是当前实验室研究牛结核病常用技术之一,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特点。由于分子生物学检测需要配备特殊且价格较高的仪器设备,才能够完成皮内变态反应、ELISA试验,这对实验室的条件及实验人员的操作水平都要求较高,因此该技术目前只能够运用在实验室研究,还不能在更为广泛的基层推广应用。

结语

牛结核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疫病,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范围都比较广泛,如果检测、防控工作不及时就会出现人畜共患的情况,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奶牛、肉牛养殖行业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养殖场、养殖户必须高度重视该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牛舍、饲料、饮水等环节的消毒管理工作,出入牛舍要严格进行防护消毒工作,严格规定奶牛、肉牛饲养的免疫、驱虫等操作,主动协调有关机构、单位做好春秋两季的牛结核病检测工作,如果发现有牛结核病阳性病例必须在第一时间进行报告,及时对其进行扑杀等无害化处理。

同时,对出现的可疑阳性病例、检测阴性病例的疑似患病牛等进行隔离、监管措施,主动协调有关单位进行牛结核病防控工作,以此有效维护我国畜牧业的安全生产。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