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呼伦贝尔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温度普遍超过25℃,温度升高会对奶牛产生应激作用,热应激也成为奶牛夏季养殖面临的主要问题。下面,就如何科学的认识热应激及采取的应对措施做一下简单介绍,供大家参考。
一、热应激发生机理
奶牛正常体温为38.5℃—39.3℃,奶牛生产最适宜的温度为10℃—20℃。在这种温度范围内,奶牛的产乳量最高,饲料利用率也最高。当奶牛受到超过本身体温调节能力的过度高温刺激时,可导致奶牛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生产性能下降、免疫力减弱、乳成分改变等变化。当气温超过25℃时,奶牛出现采食量、生产繁殖性能和免疫力降低等热应激反应,给奶牛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影响牧场经济效益。
二、热应激的危害
奶牛热应激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呼吸频率增加、站立牛只增多、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及乳成分降低,具体危害如下:
(一)降低采食量。环境温度从25℃升到27℃时,奶牛采食量降低;当温度升到30℃,奶牛采食量急剧降低;当环境温度达到40℃时,奶牛采食量仅为适温时采食量的20%—40%。
(二)产奶量减少。奶牛产奶的适宜温度为5℃—10℃,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奶牛产奶量有所下降。当气温升到30℃时产奶量大幅度下降,超过35℃产奶量急剧下降。
(三)乳房炎发病率增加。热应激会造成奶牛干物质采食量下降,免疫力下降,而温湿环境会使细菌大量滋生,奶牛因热应激躺卧在潮湿的地方,导致牛体卫生差、体细胞升高、乳房炎发病率升高。
(四)瘤胃酸中毒增加。热应激会导致奶牛呼吸频率增加,流口水,会流失大量唾液。唾液中含有大量的小苏打和磷酸盐,它们作为缓冲物质能够中和胃酸,所以大量唾液的流失易造成奶牛瘤胃酸中毒,进而降低奶牛的生产性能。
(五)繁殖力降低。热应激可使母牛发情时间缩短,发情周期延长,发情表现不明显,影响适时配种,配种后受胎率降低。当温湿指数(THI)由68升至78时,奶牛的受胎率从66%降至35%。体表环境气温从33.5℃上升到41.7℃,受胎率从61.5%下降到13%。并且受胎后早期胚胎死亡率增加,妊娠率降低,分娩母牛所产犊牛体重较轻,容易发生流产。
三、热应激的预防措施
(一)科学建设牛舍。牛舍建造应东西走向,南北设通风窗,选择隔热性能好的材料。有条件的可安装电风扇,高温天气时将通风窗和电风扇同时打开,以降低牛舍内的温度与湿度。
(二)构建遮阳结构。由于奶牛舍屋面是非透光的,一般是在奶牛舍屋顶布置外遮阳网,当太阳辐射到达棚外的遮阳网上时,被遮阳网吸收或反射,减弱了对棚内造成的增温作用,顶棚以隔热性好、反射性强的材料为宜。
(三)风扇与喷雾结合降温。在牛舍内安装喷雾系统,同时安装风机,这样可以加快牛舍内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具有一定饲养规模奶牛养殖场的牛舍可安装屋顶喷淋系统,以保持舍顶湿润而没有水流下为经济实用,通过牛舍屋顶降温,不仅可降低牛舍内的温度,也能避免湿度增加,这样较舍内喷淋效果好。当温度达到35℃以上时,中午可用凉水冲刷牛体。
挤奶厅的待挤(厅)区又是奶牛密度最大的地方,牛均面积仅为1.5—1.8平方米。如此频繁的牛流以及如此密集的牛群,使得挤奶厅的温度、湿度都远远高于普通牛舍,环境控制的难度也会大于其他牛舍。因此,在炎热的夏季,通风、降温,都必须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环境控制措施,待挤(厅)区要有通风、排湿、降温、喷淋设备等。尤其是湿热天气状况下,我们要特别注意待挤区的通风。一般情况下,夏季待挤(厅)区需要采用风机进行辅助通风,还要安装一些喷淋降温设施。
(四)日常饮水要充足。夏季奶牛水槽不能断水,最好让奶牛饮用10℃的温水,并保证饮水清洁、新鲜,同时可适量加入一些盐。如果饲喂日粮太干,可加入一定量的水,以提高采食量。
(五)日粮配比要合理。一方面,要多喂一些优质牧草、胡萝卜等青绿多汁饲料,并适量饲用一些糠糟之类,以利于奶牛防暑降温。另一方面,在奶牛配合饲料中增加豆饼、玉米的用量,使蛋白质含量提高到4%。夏季饲喂奶牛应尽量避开中午闷热时饲喂,应充分利用早晨4—6时和晚9时以后温度较低的特点,在这段时间饲喂。随温度的上升,适当增加饲喂次数,做到少喂勤添,防止饲料长时间堆积发酵变质,保证奶牛采食饲料的质量。
(六)其他管理措施。优化牛群管理,控制群体密度,牛舍每棚饲养头数控制在颈枷数量35%,待挤区待挤奶牛控制在非应激期间60%;增加饲喂次数,每天2—3次,改为4次,保持饲料新鲜,促进奶牛食欲;调整饲喂时间,高温季节气温较低在夜晚和清晨,奶牛采食量占全天采食量75%—80%,而高温时间内只采食全天的20%—25%,故逐渐提早第一次饲喂时间,延后第三次饲喂时间,并延长每次采食时间,提高采食量;缩短清槽,刷槽间隔,1—2天清槽刷槽一次,保证饲料新鲜,食槽干净卫生,刺激食欲,提高采食量。调整配种时间和产犊季节,避开夏季高温季节配种和产犊。(呼伦贝尔市农牧局)
相关新闻
夏季如何调配畜禽日粮配方
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容易导致畜禽采食量下降,生产性能降低。养殖场为了增加畜禽的采食量,会采取一些物理措施来降温,如屋顶加盖草帘、加遮阳网、舍内加水帘等。还要避开高温时段投料,一般在早晨或者晚上11点到12点进行一次补料。同时,还可以通过调整日粮配方比例,来增加畜禽抗应激能力。
夏季配方中应该选择一些易消化吸收的能量、蛋白原料,以减少热增耗,降低畜禽消耗自身能量来对抗热应激。
代谢能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油脂添加量。在夏季高温应激条件下,油脂的使用还可以减少热应激的影响。油脂是具有最低热增耗的营养物质,较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提供更高的能量。脂肪除了一般营养作用外,现代饲养业把在日粮中添加的油脂作为解决在特殊条件下提高饲料营养效率的有效措施。添加油脂的直接作用是提高日粮的能量浓度,使畜禽在同等采食条件下摄入较多的能量,尤其是在高温季节畜禽采食量下降时获得较多的用于生产的净能。适当调整饲料中必需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适量添加胆汁酸提高脂肪的消化吸收,提高畜禽热应激期间的适应性,可明显改善热应激下畜禽的生产性能。
注意离子平衡,增加采食量。热应激时必须注意日粮的离子平衡。应激期间,钾、钠、锌随尿的排出量增加,粪中钙、锰、硒和铜的排出量也增加,镁、磷的贮存量亦减少。所以要注意补充这几种离子的含量。添加碳酸氢钠,用碳酸氢钠(小苏打)代替日粮中的部分食盐,有利于畜禽体内热的散发和促进增重。
注意原料的存储时间。调整饲料配方高温季节要特别注意脂肪含量高的原料的质量,如米糠等,夏天存放不当容易造成脂肪氧化,影响动物适口性和生产性能。夏季饲料存放时间尽量短,在高温高湿条件下,饲料放置过久会引起饲料发霉变质。因而每次配料或购买饲料时,以一周左右用完为最佳,保证饲料新鲜。
(格日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