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9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发展绿色养殖 助力乡村振兴

——首届华北牛羊驼产业论坛暨优质农牧产品展示会在天津举行

■论坛现场

■农牧产品企业展位

■与羊驼“零距离”接触

■参展产品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和《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助力华北地区牛羊产业发展,6月27日—29日,由中国优农协会优质畜产品分会、北京市奶业协会、天津市奶业协会、天津市奶牛(肉羊)产业技术体系等11家相关单位支持,天津澳海浩德进出口有限公司、中宠畜牧(天津)有限公司、济南富山会展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华北牛羊驼产业论坛暨优质农牧产品展示会于天津市武清区举办。来自全国的相关专家、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和展会。

论坛聚焦牛羊驼产业发展,以产业政策、种质资源、饲料营养、疫病防控、牧场管理等为主题,汇集各方智慧和力量,深入探讨合作共赢,精准发力畜牧业转型升级,为加快推动现代化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精准施策

聚焦畜牧业热点问题

据了解,目前我国畜产品供应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肉类产量9328.4万吨,比上年增长3.8%。

论坛现场,全国畜牧总站研究员石有龙就《实现畜牧业发展必须处理好的七大问题》作了报告。他表示,针对畜牧业发展现状,必须解决好的七大问题分别为:科学理念、种源不足、饲料资源不足、适度规模、组织化程度、疫病防控、种养结合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他分别给出了解决建议。

石有龙表示,畜牧业任务重,发展空间大。2022年我国进口种畜禽及遗传材料452.8万头(只),其中活牛36.5万头。为应对数量不足,质量不高,自主培育能力不足,对进口依赖大等问题,要珍惜保护利用好进口和本土品种资源,改善和打造良好的育种环境,制定评价机制和组织。

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改进饲料配方,减豆粕,杜绝浪费;饲养畜禽品种选择节粮型畜牧业;不雇佣工人或尽量少雇,畜产品有合同收购或能自行加工处理;饲料原料主要自产,科学合理利用资金;针对适度规模场户建立生产者协会、合作社;解决产品销路是第一任务,以销定产,合作社配额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包括青贮制作等;保护社员利益是根本。

此外,防疫体系建设也必不可少,科学合理的措施,离不开财政支持、科技支撑。面对养殖与环境对立的问题,石有龙表示,种不一定养,养一定要种,鼓励合理利用动物粪肥。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高燕霞指出,围产期奶牛饲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挑战主要有日粮变更,胃肠道菌群失衡;DMI下降,能量负平衡;环境改变,分娩应激加剧;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疫病增加;21天怀孕率低,产后牛掉膘太快,泌乳高峰上不去,泌乳持续力差等导致的经济损失增加和产后淘汰率增加。她从围产期牛DMI调控、围产期蛋白质及氨基酸调控等围产期奶牛的营养与饲养调控方面给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

科技赋能

助力我国羊驼全产业链发展

羊驼为偶蹄目、骆驼科的动物。原产于南美洲,主要分布在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和阿根廷等地。安第斯山脉(海拔4000米)沿线地区,高山气候和地形条件非常适宜羊驼的栖息和繁殖。羊驼每群十余只或数十只,由1只健壮的雄驼率领,以高山棘刺植物为食。雌性羊驼妊娠期11.5个月,每胎1仔,春夏两季皆能繁殖。

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李松励就《科技赋能我国羊驼全产业链发展》作了报告。她从全球羊驼行业发展现状、我国羊驼产业发展现状、羊驼的价值、我国羊驼行业存在的问题、科技赋能我国羊驼产业高质量发展五个方面,全方位讲解了我国羊驼未来的发展方向。

李松励表示,2002年,山西农业大学首次从澳大利亚引进了23只羊驼,填补了我国羊驼养殖的空白,丰富了我国的畜禽遗传资源库。2020年经国务院批准,农业农村部颁发的《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首次作为引进品种把羊驼纳入《目录》。自此,羊驼正式作为畜禽资源养殖,适用《畜牧法》管理。国内羊驼养殖主要分布在天津、内蒙古、山西、辽宁、新疆、山东、北京、浙江等地,饲养数量共计上万只。

羊驼属于新兴的特种养殖产业,能够产生重要的科研价值、副产品经济效益,包括羊驼绒、羊驼皮、羊驼肉和羊驼乳的经济价值、乡村振兴价值、观光旅游价值、文化价值和宠物价值。

目前,我国羊驼养殖产业存在的困难主要体现在适应性与繁殖、疫病防控、标准体系等技术壁垒,繁殖缓慢、依赖进口等种源壁垒,产业标准体系不健全等。

针对现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李松励建议加大政策支持,构建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优化种源和繁育技术,充分挖掘羊驼的科研属性,为不同环境养殖羊驼提供基础理论依据和技术指导,从而促进羊驼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功能性蛋白原料生物创制与应用进展》《肉牛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我国肉牛育种进展与展望》《奶绵羊产业概况与研究进展》《营养水平与母羊繁殖性能》《添加剂包被技术研究与应用》等热点话题展开讨论,相关企业负责人围绕《牧旅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乳业领域绿色低碳解决方案》等议题,从企业视角讲述如何助力畜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

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肉蛋奶作为居民日常生活必需品,在提高国民身体素质、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畜产品消费结构逐步优化,而禽肉、牛羊肉消费,特别是牛肉消费、奶类消费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肉类生产平稳发展,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2456万吨,增长2.5%,肉类生产基本满足国内消费需求。

(刘璐 李娅静)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