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启航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点亮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 2023中国奶业D20峰会暨2023中国奶业展览会在重庆召开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的发布仪式

■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措施发布仪式

■为获评现代奶业评价定级奶牛场的代表企业授牌

■中国奶业D20企业对十大新赛道进行了阐述

7月19日—21日,第十四届中国奶业大会、2023中国奶业D20峰会暨2023中国奶业展览会在重庆召开。大会以“启航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点亮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为主题,推动中国奶业加速动力变革、质量变革和效率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全面振兴。

中国奶业大会、中国奶业D20峰会和中国奶业展览会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是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会议和展览,为行业提供交流、合作、贸易平台。此次大会,举办了山城论剑——2023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高层论坛,开展了奶酪创新发展 拥抱消费升级新时代——2023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奶牛育种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乳品科技创新与品质提升论坛等17个专题论坛。

同期召开的还有2023中国奶业展览会,据了解,此次参展企业500余家,展位面积9万余平。围绕全产业链,举办国内外奶业展览展示,搭建交流、合作、洽谈、贸易等综合平台。展示范围涵盖奶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种植、养殖、繁殖育种、机械设备、动物保健到乳品加工、包装、运输、消费、贸易等高精尖的产品展示。展会设置有中国奶业20强展区、国家展团区、专业展区等。

□文/图 本报记者 杜兆侠

高屋建瓴,谋篇布局

点亮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之光

重庆市副市长郑向东强调,重庆切实把奶业作为强县富民的特色产业,坚持高标准、原生态、差异化的思路,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以龙头企业为牵引,加快建设高标准奶业基地。立足山区牧区丰富的林草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中垦乳业、天友乳业、光大集团等奶业龙头,加快建设一批生态绿色奶牛养殖基地;二是以低温奶为重点,加快打造区域性奶业品牌。把乳品加工纳入重点范畴,加快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着力完善生鲜奶全程冷链物流体系,全面构建最严格的监测监管体系,努力实现让每一个重庆人都能喝上生鲜好奶的目标;三是以智慧养殖为关键,加快推动奶业数字化转型,支持领军企业发挥行业标杆效应;四是以陆海新通道为纽带,加快构建西部地区乳品国际贸易新格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监管司市场稽查专员毕玉安指出,奶业质量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风向标。乳业企业一要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保障能力;二要进一步增强产业链供应能力。建议统筹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尤其是领军企业更要发挥头部企业引领示范作用;三要进一步提升乳制品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对准薄弱环节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为人民群众生产出更多品种、更高质量、更加营养的乳制品;四要进一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要主动适应碳达峰、碳中和的要求,推动资源环境利用,开展清洁标签行动,准确清晰标注产品的企业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到期日等关键信息,避免过度包装,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谢立安指出,未来将着力从三个方面推动乳制品行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大力实施“三品”专项行动。积极发展配方乳粉、奶酪、奶油等产品,丰富乳制品种类,保障乳制品供应链稳定,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二是努力推动乳制品行业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三是加大对特色乳制品产业的培育力度,营造百花齐放的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多年来中国奶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始终坚持以服务行业为宗旨,做了大量有建设性的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没有捷径、唯有实干。在新的历史时期,希望中国奶业协会继续引导行业健康稳步前行,为推动奶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实现奶业全面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提到,伊利通过深化创新协同、加强利益联结、加快绿色发展,扎实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深化创新协同,实现产业自给自足。集中力量进行科技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转变发展方式,打造现代化奶产业集群项目,发挥区域特色优势,提升产业的韧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二是加强利益联结,推动全链互利共赢。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截至目前,已经为1万多户上下游合作伙伴提供了1200多亿元的资金支持,帮助、带动全产业链共生共荣;三是加快绿色发展,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开展“全生命周期绿色行动”,通过绿色生产、环保包材使用、碳足迹和水足迹管理等,加快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实现“青山常在、产业常兴、金山常留”。

重庆市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勇表示,践行“大食物观”推动中国奶业全面振兴恰逢其时。随着大食物观深入人心,多元化的消费趋势必将得到强化,中国奶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践行“大农业观”促进乳业全产业链日益完善。面对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相关产业领域“脱钩断链”,这必将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提出更高要求。践行“大生态观”引领中国奶业发展新朝向新风尚。按照“双碳”战略目标,“大生态观”必将引领中国乳企运用数字化技术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践行“大系统观”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乳企力量。树立“融合、创新、生态、共赢”意识,以做强做优做大乳业产业链供应链生态链,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大系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沈建忠在致辞中强调,中国奶业协会认真负责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积极参与国家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顺势开展现代奶业评价,创新加强奶业科普宣传和开展会员服务,精心打造中国奶业大会、中国奶业20强峰会和中国奶业展览会,为行业剖析问题、困惑和挑战,挖掘潜力、机遇和优势,研讨振兴的思路、战略和举措,打造了平台。尤其值得肯定的是,立足眼前解困,着眼长远发展,组织开展奶业战略系列研究,2021年隆重发布《中国奶业奋进2025》,2022年编撰发布《中国奶业战略发展重点课题研究报告2021》,今年《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体系》《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中国奶牛种业战略发展意见》,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和引领性。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马有祥发表主旨报告,他指出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政策、严监管、练内功,奶业振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2022年我国奶类产量4027万吨,首次突破4000万吨大关,位居全球第四位;奶牛单产9.2吨,是2008年的两倍,规模牧场奶牛单产超过欧盟平均水平。生鲜乳、乳制品抽检合格率分别达到100%、99.9%,乳蛋白、乳脂肪含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市场占有率超过68%。

同时,马有祥对今后奶业发展提出要求。一要坚定信心,走好每一步奶业振兴的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奶业素质显著提升,面貌焕然一新。有着高产优质的奶源基地,世界一流的加工企业,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产能、质量、竞争力都取得了巨大进步,奶业振兴的基础更加深厚。同时奶业振兴空间巨大,去年我国人均乳品消费量42公斤,仅仅是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按照国民健康膳食指南推荐的110公斤的摄入标准,未来乳品消费增长空间还非常大,这是奶业振兴最大的优势所在;二要苦练内功,夯实产业升级的压舱石。奶源是奶业发展的基石,振兴奶业首先要建好优质奶源基地,要育强奶牛良种,加快全基因组选择等生物育种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建设一批奶牛核心育种场、区域性种公牛站,不断增强奶牛良种自主供应能力。要扩大优质饲草供给,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进一步增强高产优质苜蓿的种植,逐步把粮改饲政策扩大到所有的奶牛养殖大县,总结推广粗饲料就地就近供应的技术模式。要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壮大家庭牧场、奶牛合作社等适度规模主体,支持规模养殖场升级改造关键设施设备,加快奶牛智慧牧场建设,以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智能化来推动节本增效;三要严格监管,守牢乳品质量的生命线。坚持产管并重、企业为主、部门联动,把“四个最严”落到实处,完善奶牛养殖标准和规范,严格养殖管制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精准化全时段的监管。从源头上把好质量关,落实乳品企业第一责任,对照《乳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生产全过程的管控,把好生产加工流通每一道关口。要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建立完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乳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飞行检查力度,构建无缝衔接、严打联动的监管体系,齐抓共管,不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市场消费信心;四要丰富品类,拓展乳品供给的新版图。要顺应国内市场消费升级需要,加快修订乳品标准,发挥本土奶源的优势,打好“新鲜”牌,用多元化的产品供给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要稳住液态奶这个基本盘,重点是瞄准大众需求,注重营养安全,坚持平价、普惠,主要使用国产生鲜乳发展巴氏杀菌奶等鲜牛奶、纯牛奶。做好乳品消费宣传科普,让广大消费者买得对、买得好、喝得多,更好树立产品口碑。要重视农村这个最大的潜力区,将潜力转化为现实需求。要拓展干乳制品这个新领域,加快奶酪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提高国产奶酪的产出率,研发推广适合国人口味的奶酪、黄油等乳制品,大力发展民族特色奶制品加工,提高乳清、蛋白浓缩物等奶酪副产品加工利用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五要完善政策,营造健康发展的生态圈。积极帮助奶农乳企解决实际问题,营造奶业健康发展优良的政策环境,要创新机制稳市场,综合研判乳品消费趋势,奶牛生产性能提升,科学确定奶牛存栏量合理区间,探索建立以奶牛存栏为关键指标的产能调控机制。根据国内市场供求变化实时发布预警信号,启动干预措施,促进市场供给匹配,降低产业波动的风险。要一体发展稳收益,推动乳企和奶农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规范生鲜乳购销合同签订与履行,推行生鲜乳价格协商,避免限收拒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公平合理的产业利益分配格局。持续推进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适度降低产业准入门槛,帮助奶农发展壮大。

权威解读,提振信心

谱写奶业质量安全提升新篇章

分析发布权威数据,分享奶业新变化、新动向,客观展示我国奶业振兴发展进程,增强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消费信心,《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正式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对《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进行解读。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产业素质稳步提升,规模化养殖比例进一步提高,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国产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一是乳品质量持续增长。全国奶类产量4026.5万吨,同比增长6.6%;乳制品产量突破3117.7万吨,同比增长2.0%。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乳制品总体抽检合格率99.88%;生乳中乳蛋白、乳脂肪、菌落总数抽检平均值达到欧美奶业发达国家水平,体细胞抽检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4年保持100%;二是产业素质稳步提升。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7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奶牛平均单产9.2吨,较去年增加500千克;规模牧场95%以上配备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原料奶生产100%实现机械化挤奶;三是消费增长趋于平缓。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17.3亿元,同比增长1.1%,增速降低10.6个百分点,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千克,比上一年减少0.6千克;奶业主产省生乳收购平均价4.16元/千克,四年来出现首次下降;四是民族奶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2年,国产奶与进口奶比较评估显示,巴氏杀菌奶、超高温灭菌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指标均符合中国、美国及欧盟限量标准;其中,国产奶的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和糠氨酸等指标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报告》最后对2023年的奶业质量安全工作做了重点部署,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3)》的发布,有助于促消费、树品牌、提信心,展示我国奶业不断提质量、优品牌的实际效果,推动奶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自立自强

奏响奶业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解决中国奶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发布奶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措施,牵头组织制定《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体系》《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中国奶牛种业战略发展意见》,共同助力我国奶业全面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亚清介绍了《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指标体系》的要点内容。该体系遵循“发展理念与时俱新”“发展格局持续健康”“战略目标聚势聚焦”“战略任务重点突出”四项基本原则,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战略目标,面向2030年,围绕“理念互融互促、数量合理增长和质量有效提升”3大战略任务,聚焦“创新赋能、协调兼顾、绿色引领、开放带动、共享促进、需求拉动”等10项战略方向,谋划“科技创新、区域平衡、转型驱动”等24个战略要素,设置“研发经费投入占比、数字化普及率、单位产品综合能耗”等80个关键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介绍了《中国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指导意见》的要点内容。该意见围绕乳制品消费扩容提质,提出优化乳制品消费结构、拓展乳制品消费群体、培育乳制品新型消费、提振乳制品消费信心、融合乳制品文旅消费、提升乳制品消费支撑等6项重点任务,包括推进原制奶酪等干乳制品生产消费、加大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力度、加快培育乳制品消费新业态等18项具体工作。提出乳制品消费主要目标:到2025年和2030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将分别突破45公斤和50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介绍了《中国奶牛种业战略发展意见》的要点内容。该意见着力分析我国奶牛种业发展现状、问题和技术卡点,对比国际发展趋势,确定了我国奶牛种业发展的11项阶段目标。从现代奶牛自主育种体系创新构建、育种基础性工作提质增量、优质种子母牛群精准选育、育繁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和生物安全防控体系逐步健全五个主攻方向,提出了23项战略发展意见,为我国奶牛种业的发展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定级评价,提升水平

展示现代奶业评价工作新成果

为加快中国奶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奶业协会于2020年启动现代奶业评价工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助力提升中国奶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水平。

会上,通过视频回顾了现代奶业评价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果。2020年7月,现代奶业评价体系建设启动会召开,现代奶牛场定级评价工作率先启动,相继发布《现代奶业评价 奶牛场定级与评价》团体标准、《现代奶牛场定级与评价管理办法》及《现代奶牛场定级评价师管理办法》;2021年4月,乳制品生产企业现代化等级评价工作启动;2023年5月,发布《现代奶业评价 乳制品生产企业现代化等级评价》团体标准及相关管理办法。至此,现代奶业评价的“双引擎驱动”构架正式完成。

奶牛场定级与评价从布局合理化、养殖规模化、管理智能化、发展持续化、生产标准化、品种良种化、动物福利化、产品优质化8个部分开展评价;乳制品生产企业现代化等级评价从基础设施、技术与装备、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生产能力与效率7个维度进行评价。

截至2023年7月,140家牧场完成现代奶牛场评价定级,其中S级133家,A级7家;70家乳品厂完成乳制品生产企业现代化等级评价,其中5A级63家,4A级7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强”,不仅在提高奶牛生产效率、提升乳制品质量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成效显著,还激发了行业现代化建设活力、树立了现代奶业企业的良好形象、提升了现代奶业企业的美誉度,对促进奶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团结奋斗,砥砺前行

《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宣言》发布

为全面推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奶业现代化建设,120余家企业共同发布《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宣言》。

一是坚持自信自强,推动传承发展。要坚持产业报国初心,将“四个自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奶业以文化、技术、品质、管理和品牌活力,让中国奶业在传承中锐意进取,在自信中走向自强。

二是弘扬工匠精神,做强民族品牌。要心怀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胸怀国之大者,以新时代工匠精神,奋楫扬帆、实干创新,做强做大奶业品牌;要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真诚回报社会,在国内循环中体现奶业人的家国情怀,在国际循环中展示中国奶业民族品牌的责任担当。

三是推进两个转型,激发内生动力。要瞄准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实现生产效率和能源效能双提升;要打通“堵点”、消除“痛点”、补上“断点”,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从根本上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四是坚持创新赋能,合力攻坚克难。要强化创新驱动,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畅通供需循环,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把奶业高质量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五是践行开放精神,实现合作共享。要放眼全球,加快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我们要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速打造中国奶业品牌集群,让中国奶业集群融入世界,让世界分享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成果。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