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2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自助餐年卡:别因舆论热议而“废食”

大众文化,究其本质不过是某种社会生活方式的结晶。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生活方式,也在塑造有着这一时代特征的大众文化。大众文化的形式多样,每一种流行的餐饮消费模式,都是在孵化新的大众餐饮文化。

餐饮文化,从菜品种类的研发,到餐饮场所的设计,都创造过流行的餐饮消费模式。每一种成功的餐饮消费模式,无不是满足特定社会需求的产物。当代都市生活的餐饮需求有哪些,也许年轻群体最有发言权。

据报道,近来不少年轻人迷上了酒店自助,甚至是一日三餐都选择在酒店解决,“把酒店当食堂,不用在吃饭的问题上‘内耗’了。”酒店自助餐,为啥会被年轻人盯上?是“薅羊毛”还是办卡“冤大头”呢?

将星级酒店的自助餐当作家常便饭,传统的一日三餐模式受到挑战。按照中国传统的餐饮方式,一日三餐要么在家里,要么在单位食堂,如果把这样的餐饮模式锁定到饭店,并且是星级酒店,传统的餐饮思维限制了公众的日常用餐的想象力。

一旦某个方面的想象力被打破,面对截然不同的餐饮消费方式,网络版的“街谈巷议”也就来了——

星级酒店自助餐年卡将餐饮日常化,不少网友对这样的消费模式表示出本能的担忧:“外面餐厅的饭菜都是高油高糖高盐,长期这样吃很容易自己高血脂高血糖。”“自助餐选择多,你可以涮点牛羊肉,吃点海鲜,最后吃点蔬菜水果,够清淡了,这不比炒炒爆爆健康多了?”“你也可以吃素菜啊,又不是没有青菜。”

星级酒店自助餐年卡将餐饮日常化,也有不少网友对这样的消费模式表示理解和支持。“自助偶尔吃一次才想着吃回本,这种摊下来本来就比较划算的,就按照正常随便吃点。”“人家当成一日三餐,有必要胡吃海塞吗?”

星级酒店自助餐年卡将餐饮日常化,还有一些网友对这样的自助餐年卡营销表示质疑。“可以附近买房。”“骗人的,买不到的,不要想了。”“这年卡限量10张,一看就是用来配合网红搞噱头的。”

在“双十一”前夕,星级酒店推出自助餐年卡成为媒体报道的对象,这样的年卡受到有消费实力的年轻人的青睐,表明酒店的这种营销方式迎合了部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自助餐年卡制度一旦满足了市场需求,就可以成为酒店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传统的观念中,住宿是酒店的正统业务,餐饮是“绿叶”,是配角。近年来,有些酒店觉得提供餐饮不划算,索性取消餐饮服务。把餐饮服务当作“阑尾”割掉,看似快刀斩乱麻,其实也在给住客增加麻烦。长期来看,这样的做法未必真的明智。

星级酒店的餐饮业无法直接“卸载”,要维持运营就只能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创造新的营销模式,让看似“阑尾”的酒店餐饮服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向社会开放,将社会上的特定群体作为新营销模式的开发对象,当是自助餐年卡发明者锁定的目标。

都市的年轻群体,从小就被刻下外出“下馆子”的餐饮文化基因,小时候是父母带着出来吃饭,工作了是作息时间所迫经常在外面临时用餐。对于单身族来说,他们的一日三餐早已成了一个隐形的社会问题,只是这样的消费需求过于不显眼,并未引起真正的重视,但他们对稳定的一日三餐的渴望并未消失。谁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并尝试着解决这样的普遍性需求,谁也就引领了年轻群体餐饮消费模式。

星级酒店推出的自助餐年卡因为多是“限量版”,看似搭的是“双十一”的便车,反而被质疑是在制造噱头。对于酒店来说,这何尝不是一种市场的试探性行为呢?只要年轻群体对年卡充满好奇和购买的欲望,相信酒店就不至于置市场需求于不顾,宁肯背上一顶“哗众取宠”的“舆论大帽子”。

新闻中说,“双十一”后自助餐年卡销售取消优惠价,这貌似堵住了年轻人的消费欲望。对于这样的担忧,大可不必过度。酒店业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自助餐年卡提供了创造的灵感,相信会有更多的酒店跟着推出类似的服务。

一日三餐的年卡持有者,不可能每天三次穿越一座城市用次餐,相反,只能在单位或者住所附近的酒店选择购卡。这样,所有的星级酒店和规模尚可的酒店,都可以从自助餐年卡中发现商机,把拓展自助餐业务作为酒店品牌宣传的突破口,作为营收的重点。

一种新的消费模式在刚问世时,难免会遭到舆论的热议。自助餐年卡受到舆论的猜疑也就不难理解了。只要年轻群体有需求且正常消费,酒店就不至于因为一时的舆论热议而“废食”。 刘海明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