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8版:深度/视角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争夺千亿助眠市场乳企、药企、保健品谁能胜出?

□叶碧华 刘祖凤

近年来,睡眠经济迅速崛起。褪黑素、舒睡奶、睡眠贴……一系列助眠产品充斥各大电商平台的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争相布局。

千亿助眠市场

失眠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据2023年3月《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统计,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5.1亿中国人存在睡眠障碍。而最新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则指出,2022年我国国民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为7.4小时,近半数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8小时(47.55%),16.79%的受访者每晚平均睡眠时长不足7小时。我国存在睡眠障碍的人高出世界平均值,并呈现出普遍化、年轻化倾向。

随着睡眠问题的不断增多,越来越多人愿意为自己有一个良好的“睡眠”质量而买单。

记者了解到,蒙牛在2019年便推出了国内首款安神牛奶“晚上好”,去年光明也推出了优加舒睡营养奶粉,伊利旗下舒化则推出睡前牛奶晚安小奶牛,聚焦睡眠障碍人群。今年9月,广药集团联合HEKA中国发布人工智能床垫,宣布进军AI睡眠健康行业。11月,翰宇药业对外发布了两款多肽类助眠产品,借此加码大健康市场。

资料显示,牛奶助眠的原理主要因为牛奶里面含有色氨酸,色氨酸是天然的安神、镇静剂,能够调节大脑神经,可以稳定情绪,放松精神。翰宇研发团队通过优化定向酶解和富集提取技术,将传统助眠食物牛奶中的酪蛋白生物活性肽的纯度提升至90%以上,并结合低温喷雾技术打造产品,同时基于酪蛋白生物活性肽研发相关功能性食品。

“我们看到目前大部分保健品,包括功能型产品、蛋白类产品面临共性的问题是,经过消化道进入体内只有1%左右(生物作用率),这会加大很多企业的成本以及购买者的成本。而通过雾化和喷雾的方式,生物作用率在体内得到很大的改善。”翰宇药业市场医学部总经理车军指出。

市场乱象仍存

千亿助眠市场,吸引了各路企业前来逐鹿,但仍然存在不少乱象。

记者在走访多家线下药店发现,店员对于前来咨询存在睡眠问题的人大多推荐褪黑素产品或者助眠口服液,“想要效果快一点就吃褪黑素,口服药需要几个疗程,见效比较慢”,至于褪黑素是否存在药物依赖性,店员告诉记者“没有什么副作用,只是吃久了效果可能没有那么好。”

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22助眠保健品市场中褪黑素相关产品销售额达9.03亿元,销售额占比为75.96%,占据助眠保健品市场的主导地位。此外,越来越多消费者也青睐于中草药类产品,如含有酸枣仁、茯苓、百合、人参等传统滋补成分的助眠保健品。观研天下数据显示,2022年酸枣仁助眠产品销售额达8630万元,同比增长率为882%。

目前,市面上还充斥着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助眠产品,如睡眠仪、助眠枕头、睡眠喷雾、助眠香薰、助眠饮料、助眠巧克力等,当中有不少产品在淘宝页面赫然写着“倒头就睡,起床不累”、“一滴睡8小时”等广告语。这种夸大宣传功效的现象,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今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发布了《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 非营养素补充剂(2023年版)》,将原来的27种保健功能调整为24种,删除了“改善生长发育”“促进泌乳”“改善皮肤油分”等3种共识程度不高、健康需求不明晰的保健功能,还将原来的保健功能“改善睡眠”调整为“有助于改善睡眠”,以进一步规范保健功能声称管理,落实企业保健功能声称和研发评价主体责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