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9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金兰牧场联合攻关

成功实现小麦秸秆替代进口苜蓿饲喂奶牛

□何麦之 倪青华

12月16日,山东农业大学与山东金兰牧场产学研合作年会在泰安市岱岳区举行,双方共同发布科技攻关成果:经过双方6年多的艰辛探索、科技攻关、对比试验,用小麦秸秆草粉颗粒替代部分进口苜蓿饲喂奶牛获得成功。

小麦收获后的秸秆如何处理,是各地见之挠头的“老大难”,也是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奶业科技创新体系岗位科学家,山东畜牧业协会奶业分会会长王中华科研团队近几年深入思考的课题。一方面,大量的小麦秸秆不能利用,成了“公害”;另一方面,养殖业每年需要进口大量的苜蓿作饲料,拉高了养殖成本。

带着问题搞科研,王中华从2017年起带领科研团队与金兰牧场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启动了用小麦秸秆替代进口苜蓿饲喂奶牛的课题研究。

王中华介绍:“苜蓿素有‘牧草之王’的美誉,是优质的粗饲料,过去主要依赖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到岸价格每吨3600元左右,比一般粮食还贵,进口苜蓿占到奶牛养殖成本的15%以上。”

“刚开始,我们也曾进行过青贮全株小麦对比进口苜蓿的试验,结果显示,青麦各项指标优于苜蓿,每吨价格在1500元左右,比苜蓿便宜一半,但考虑到‘青麦饲用’人畜争粮可能影响国家粮食安全,我们很快终止了这个方案。”

“小麦成熟收割后的秸秆养分降低,表层有蜡质,内含木质素,不利于奶牛消化和吸收,能不能替代苜蓿作粗饲料?这是个很大的悬念。”

过去,奶牛养殖业内人士认为,粗饲料的主要作用是刺激奶牛反刍和唾液分泌,促进瘤胃收缩和消化物通过,维持瘤胃健康环境。

抓住粗饲料的功用这个“牛鼻子”,王中华团队用多年时间开展“粗饲料与奶牛唾液分泌”课题研究,发现粗饲料的优劣与奶牛唾液分泌关系不大。2018年,他们的科研论文在美国《奶牛科学》学术杂志上发表,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和认可,德国哥廷根大学还因此修改了相关评价指标。

粗饲料功用课题研究的结论,坚定了他们用小麦秸秆替代进口苜蓿的信心和决心。接着,他们蹲守金兰牧场进行饲喂试验,发现奶牛对小麦秸秆这种粗饲料不感兴趣,没有食欲。如何激发奶牛对小麦秸秆的食欲呢?他们又开始了探索。

“寸草铡三刀,无料也上膘”。受民间谚语的启发,他们先把小麦秸秆粉碎做成草粉,破坏它的组织结构,然后辅以糖蜜制成颗粒,大大增强了奶牛对小麦秸秆粗饲料的食欲。

2022年11月起,山东农业大学科研团队在金兰牧场选择60头产奶牛,分3组进行了为期10周的小麦秸秆替代苜蓿饲喂试验。其中,按原配方饲喂进口苜蓿的A组20头牛平均日产奶32.23公斤;用小麦秸秆草粉颗粒替代50%进口苜蓿的B组20头牛平均日产奶32.38公斤;用小麦秸秆草粉颗粒替代100%进口苜蓿的C组20头牛平均日产奶31.48公斤。

“从对比试验来看,用麦秸草粉颗粒替代50%进口苜蓿饲喂,产奶量不但没有降低,还略有增加,所产牛奶品质没有受到任何影响,我们由此得出小麦秸秆草粉颗粒替代进口苜蓿的适宜比例为50%。”王中华高兴地说。

金兰牧场总经理法文静告诉记者:“用小麦秸秆草粉颗粒替代部分进口苜蓿,金兰牧场960头产奶牛全年可消耗小麦秸秆262吨,这会减少进口苜蓿438吨,且仅此一项,便可降低养殖成本147.2万元。”

放眼全省奶牛养殖业,作为山东畜牧业协会奶业分会会长的王中华信心满满:“我们全省现在大概有40万头产奶牛,如果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省,每年可以减少进口苜蓿18.3万吨,降低饲料成本6.3亿元。”

泰安市岱岳区畜牧中心主任赵晓国认为,用小麦秸秆替代进口苜蓿饲喂奶牛,不仅降低了奶牛养殖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还为小麦秸秆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找到了出路,更重要的是能有效破解秸秆焚烧污染环境、“青麦饲用”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等问题,一根小麦秸秆撬开“三把锁”,说它“一石三鸟”一点也不为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