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2版:视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新京报》

外卖“明厨亮灶”别转眼成“黑灯瞎火”

据上观新闻报道,去年,上海建成了1000家餐饮食品“互联网+明厨亮灶”示范店,通过直播后厨等方式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件为民办的实事在一些商户和平台变了味,“叫好不叫座”。

现在餐饮小店跑步进入“外卖时代”,一些商家索性取消堂食,外卖后厨成了“隐秘的角落”,这让一些无良商家的食品安全问题更难得到有效监督。此前就有媒体曝光过,一些外卖后厨卫生堪忧,甚至让人触目惊心。

从2015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就配合国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建设,在全国推广“明厨亮灶”工程。但此次媒体调查表明,一些餐饮企业对“明厨亮灶”工程“阳奉阴违”,表面热情接受,借此吸引顾客,暗地里却将摄像头对着墙壁、走廊。

另外,一些平台坚持“阳光厨房”的动力也不足。比如,平台要负担相关的网络开发和运维成本,还要安排人力紧盯在线商户是否违约等。这些原因的存在,可能让一些地方的“明厨亮灶”工程转眼就变得“黑灯瞎火”。

“明厨亮灶”工程有利于食品安全,也是一件多方共赢的事情。外卖后厨直播,让食品生产过程变得可视、可知,有利于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吃得更放心;对餐饮企业而言,这其实也是吸引消费者的方式之一。事实上,只有将此真正落到实处,才能倒逼餐饮企业规范食品生产过程。

为此,针对平台要有相关激励措施,激发其推行“阳光厨房”的积极性。同时,也不妨协调建立统一的互联网动态监管平台,对数量众多的餐饮店实行动态监管,提升监管效率。

总之,需要监管部门、外卖平台、商家、消费者等各方形成合力,方能推动“明厨亮灶”全覆盖、真落实,防止外卖后厨直播变成“糊弄工程”,最大限度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