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7月3日—4日,以“数智赋能引领产业发展增长点,产业融合驱动奶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奶业协会第十五届奶业大会、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4中国奶业展览会在武汉召开,大会开幕式上,由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4)》显示,2023年全国奶产量、生鲜乳质量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24奶业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中国奶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集》也同步发布,以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智化转型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推动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会上,中国奶业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平台以高质量数据为基础,聚力数据多重价值挖掘,为行业科学决策提供强大支持,助力行业创新发展。
4281.3万吨!《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4)》发布
大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会长沈建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中国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农业农村部食物与营养发展研究所所长王加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共同启动《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发布。
刘亚清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她表示,2023年中国奶业生产能力持续提升,奶业综合素质持续增强,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国产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2023年乳品产量和质量持续双升。全国奶类产量4281.3万吨,同比增长6.3%;乳制品产量3054.6万吨,同比增长3.1%。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100%,乳制品的总体抽检合格率99.8%,生乳中乳蛋白、乳脂肪等质量安全指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菌落总数、杂质和体细胞监测平均值分别符合国际和欧盟的限量标准。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5年保持了100%。
二是产业素质加快提升。全国存栏百头以上规模养殖比例达到了7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奶牛的平均单产9.4吨,较上年增加了200千克;规模牧场99%以上配备了全混合日粮搅拌车,原料奶生产100%实现了机械化替代。
三是消费回升态势显现。2023年规模以上的乳制品加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20.9亿元,同比增长2.6%;人均乳制品消费量42.4千克,比上年增长0.4千克。奶业生产省生乳收购平均价格3.84元/千克,同比下降7.74%。
四是民族奶业竞争力持续增强。2023年国产奶与进口奶抽检数据显示,黄曲霉素符合中国、美国与欧盟的限量标准,铅等污染指标合格率100%,国产奶的乳铁蛋白均优于进口同类产品。
据介绍,《报告》由农业农村部指导,中国奶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北京)编撰,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畜牧总站、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支持。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报告》对2024年的奶业质量安全重点工作做了部署,确保我国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41个项目入选!《2024奶业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
近年来,中国奶业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创新的“脉动”尤为强劲。这些科技成果,不仅展示了当前奶业行业的领先水平,也为奶业新质生产力注入了强大动能。在大会开幕式上,《2024奶业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以下简称《奶业创新成果》)正式发布。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宣读了《关于公布<2024奶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入选单位名单的通知》。
据悉,充分挖掘和展示奶业科技创新的优秀成果,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促进奶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此次《奶业创新成果》发布的主要目的。
陈萌山表示,随着奶业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从而加快提升奶业整体竞争力。中国奶业协会组织开展奶业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征集工作,根据征集工作要求,经自主申报、审核、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评定41个项目入选《2024奶业行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原会长刘成果,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为入选单位颁发了证书。
48家奶企入选!《中国奶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集》发布
中国奶业以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数智化转型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推动着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提升。会上,《中国奶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集》予以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陈焕春;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金梅林;原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中社三局第四联党委书记赵泽琨;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陈伟生;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孙有恒;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所长张军民;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原全国畜牧总站王宗礼;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原所长秦玉昌;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委员高丽娜等参加了发布仪式的启动活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主持全面工作的副会长沈建忠宣读了《关于公布<中国奶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集>入选企业名单的通知》。
沈建忠表示,作为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123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中国奶业发展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以数字化转型战略系统加快新的生产力培育,重点加大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突破,扎实推动奶业全面振兴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企业是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主体,为充分展示奶业企业科技创新和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和新实践引领,指导未来奶业及企业的科技创新,以数字化转型,中国奶业协会组织编撰了《中国奶业企业科技创新与数智化转型典型实践案例集》。经广泛征集和严格遴选,共48家奶业企业实践案例入选。”
技术日新月异,奶业与时俱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奶业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积极布局新赛道、培育新优势,不断壮大行业科技力量。相信必将有更多企业的创新成就,被印刻在书籍当中,发挥其优秀的示范作用。
中国奶业大数据平台正式上线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唯有走好科技这步先手棋,才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为中国奶业科技创新和数智化转型提供战略思路、方向和路径,中国奶业协会起草发布了《中国奶业科技创新指导意见》和《中国奶业数智化发展意见》,加快培育奶业新质生产力。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任发政解读了《中国奶业科技创新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任发政表示,《指导意见》明确了到2030年奶业科技创新水平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目标,并围绕夯实基础、研究根基,筑牢自立自强基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维护产业稳定安全;聚焦数字化,转型赋能,激发新型消费潜力;强化企业自主地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平台建设,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队伍培育,壮大科技力量等6大方面提出了21项重点任务。
“《指导意见》的出台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着眼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的必然选择。《指导意见》着力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二是适应人民群众对于高品质乳制品需求的现实需求。《指导意见》着力以科技创新引领奶业供给层结构性改革,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营养健康和安全的乳制品;三是破解奶业发展面临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举措。《指导意见》着力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动奶业发展方向方式的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 任发政说。
随后,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名誉副主任毕美家就《中国奶业数智化发展意见》(以下简称《发展意见》)进行解读。
毕美家表示,《发展意见》的出台,旨在通过数字化赋能推动奶业的振兴,提升中国奶业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发展意见》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30年,我国奶业数字化基础支撑体系基本建立,数字技术的智慧牧场、智慧工厂、数字营销,努力实现规模化应用,全产业链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及效益全面提升,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奶业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不断发展成熟,形成20个以上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示范,达到10家以上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奶业产业链龙头企业。还将围绕推动基础支撑体系建设,增强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拓展重点领域应用场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竞争力,构建高效融合农业生态5大领域,明确推出大数据平台建设,推进智慧牧场建设,加快智能工厂改造共20项重点任务。”
科技自立自强,是强盛之基,是安全之要。敏锐抢抓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机遇,发挥大数据重要作用,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是行业向前的重要方向。
大会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奶业大数据平台互联互通仪式,中国奶业大数据平台也正式上线。大数据平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中国奶业大数据平台以高质量数据为基础,聚力数据多重价值挖掘,为行业科学决策提供强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