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青贮品质提升,伊利助力奶业上游新质升级

■伊利启动2024年“伊起贮力·千场大会战、万窖好青贮”

第十五届中国奶业大会在武汉召开,全国奶业人齐聚江城,共谋奶业升级发展新路径,为奶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动能。在本届奶业大会上,伊利凭借在玉米青贮领域的科技突破,荣获了“重大科技成果奖”,该奖项的获得,也代表着伊利在玉米青贮领域的科研创新,通过在全国合作牧场应用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为帮助每一座牧场收储优质青贮,为奶牛储备充足的高品质口粮,中国奶协副秘书长陈绍祜、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卢耀伏、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刘春喜、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内蒙古恒富牧业负责人共同在大会上启动了2024年“伊起贮力·千场大会战、万窖好青贮”行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将再次充分整合专业、优质的技术服务资源,组建由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专家、工程师、嵌入式服务成员组成的千人服务团队,为近千座合作牧场提供免费技术服务支持和资金支持,将帮助全国牧场收储优质玉米青贮近千万吨。

青贮玉米作为奶牛性价比最高的饲料原料,是牧场唯一可控的本地化优质粗饲料,在奶牛日粮组成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奶牛饲养成本的降低、奶牛的健康都受益于优质青贮。每年的青贮收储工作是牧场一年中最重要的工作,这不仅仅是奶牛口粮的保障,也决定了牧场来年生产水平以及经济效益。面对奶业新形势与挑战,如何助力牧场降本增效、提升奶业竞争力是当前最核心的工作。

为更深入、更全面、更广泛的将优质高产、高消化率玉米青贮品质提升技术面向全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伊利集团原奶业务质量技术负责人韩吉雨博士在“科技创新,赋能奶业新质生产力——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场论坛”上作了《青贮品质提升及使用深度解读》主题分享报告;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营养中心负责人李俊良博士在“储能蓄势·共赢未来——伊利四大成果引领奶业新质生产力革新突破”发布会上作了《优质青贮玉米品种资源库搭建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推广》主题分享报告。韩吉雨博士、李俊良博士对优质高产、高消化率玉米青贮品质提升全链条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讲解,引起了与会专家学者、行业从业者的积极研讨与分享。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田间地头到牧场车间,伊利不断创新升级产业链技术研究与服务体系。多年来,伊利通过科研攻关、实践凝练,打造了卫星遥感农业大数据平台、智慧农业精准服务平台、精准饲喂数据应用服务平台三大科技平台;构建了高青贮日粮模式、低蛋白日粮模式、湿贮玉米模式、高效率转化模式、多元化饲草复播模式五大降本增效模式。在三大科技平台、五大降本增效模式的加持下,伊利在全国近300个品种中,成功筛选出了28个高产、高消化率青贮品种,用于指导牧场青贮种植。针对玉米青贮“种——管——贮——用”产业链条各关键技术标准持续升级,集成了青贮全链条31项《优质全株玉米青贮全链条制作技术标准》,所服务牧场平均亩产实现4.54吨,最高亩产量达到了5.37吨,实现了增产25%的突破。针对优质青贮玉米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提升等全方位、全流程开展贴身技术服务,使奶牛口粮更精准、更高效、更科学、更有价值,实现了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针对奶牛青贮口粮“种——管——贮——用”关键技术标准持续升级,为优质青贮品种选育、田间种植管理、收获加工、贮存饲喂、青贮消化率提升等方面,制定了详实的操作流程与标准,总结出十大项百余个青贮制作技术关键点。帮助合作牧场收储的玉米青贮淀粉含量提升了31%,奶牛青贮饲料消化率达到85%,实现了由“质量管理”到“品质升级”。在全产业链的紧密联结下,伊利带动了全国近640万亩饲草料种植,其中带动420多万亩青贮玉米种植,为种植户带来了超过25亿元的收益,不仅为奶牛养殖业优质饲草提供了保障,也为种植户带来了增收。

“放好草垛子、牵住牛鼻子、握住奶瓶子”。奶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离不开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当前,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正在努力通过科研创新,为产业链合作伙伴探索发展新模式、新路径,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打造新动能,为我国奶业培育全球竞争新优势。科技创新路上的伊利从未止步。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伊利将继续坚持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提升全链数智化水平、以技术服务为支撑加快产业绿色转型、以人才培育为基石点燃智力引擎,加速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奶业走向更创新、更高效和更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伊宣)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