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8版:服务/三农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黑龙江省建立高效病虫疫情监控体系

□岳海兴

近年来,黑龙江省以全面提升农作物病虫疫情末端发现能力、预报预警能力和面向农户的防控指导服务能力为目标,整体谋划、系统推进,首创省域“网格化”全覆盖在线监测预警和防控指导网络体系,探索和应用一套稳定高效的科学管理机制和应用模式,植保智能化水平持续领跑全国。2019年至2023年,全省病虫草害防控对粮食产量贡献率达到48.7%,“虫口夺粮”成效显著。

黑龙江将全省2.5亿亩耕地以行政村为单位划分为1万个监测区,每个区域设立1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设立兼职植保员,省市县植保部门共建共管共用。为县级植保部门和植保员配备自动化、简易化、数字化病虫疫情监测设备2.8万余台,高效监测基点重大病虫害发生动态。借助地理信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配套创建在线监测管理平台、“掌上植保”App,病虫疫情监测预警全域实现规范化、数字化、掌上化管理,近3年获取病虫监测信息数据5.8亿个、照片512.2万张,全方位汇集、梳理植保数据,为智能化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要素保障。

黑龙江依托多年积累、整理的病虫害样本库,针对主要病虫害,研发了智能识别模型,基本实现植物病虫害及时检测和识别。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以种植户为目标群体,探索建立任意田块定制化监测、预警、决策模式,动态分析目标地块病虫害发生趋势,个性化推送防治方案,解决了病虫害防控向地块级细化分析转型的难题。

近5年,通过综合分析、防控,累计减少盲目打药防治面积3.4亿亩次,节本50多亿元。全省统防统治率和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到62.1%和62.9%,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