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涛
8月1日,再次提起过往,隆鑫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李学钦还是庆幸自己在1997年做对了选择:放弃和同学十周年聚会,选择去参加由原农业部组织,中加奶牛育种综合项目在西安开展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培训。
“这次培训为我打下了重要基础,让我明白通过检测奶就能判断一头奶牛的好坏,也可以说是我牧场奶牛从平均年单产三四吨到现在十二吨的重要影响因素。”李学钦说。
多产奶的背后在于有好奶牛,那好奶牛从哪来呢?据国际公认的各技术因素对提高奶业生产效率的贡献率分析结果,良种和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的贡献率占40%以上。
“奶牛种业是奶牛养殖业的根基,是种源安全的重要组成,要实现奶牛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我们必须做好奶牛育种的基础工作。”河南省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震说,育种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和复杂性的工作,想要对牛群进行遗传改良,必须对牧场牛群的基本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准育种目标,做到目标明确、量化。
“其中生产性能测定是奶牛群体科学管理和遗传改良中最基础和最重要的工作。”张震表示。
什么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对奶牛产奶性能和乳成分测定的一项技术,通过性能测定可以判断一头牛或一群牛健康的状况,还可以指导育种。
“育种20多年来,我们从将产奶量、乳脂率及体型外貌评分三项性状作为挑选奶牛的指标,到现在通过生产性能检测结果、体型外貌鉴定以及系谱分析综合指标来挑选品种优秀的奶牛。”李学钦说。
李学钦的奶牛养殖场位于洛阳市偃师区高龙镇逯寨村,养殖规模不大,只有600多头牛,但隆鑫却凭借着奶牛品质好、产量高的优势在河南奶牛圈内小有名气。
经过多年的选种选配改良,隆鑫奶牛的平均产量已经达到40公斤/天,年产量12吨。李学钦认为,持续实施生产性能测定和性状改良,他的奶牛产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有测定才能有数据,有数据才能管理,有管理才能提高,数据能更好地为育种提供依据、为技术服务提供支持。”张震说。
在牧场里,奶牛刚挤奶完毕,正排成一排吃着饲料,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高级畜牧师闫跃飞就套上专用鞋套进入养牛场,拿起手机开始对着奶牛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拍照。
“体型外貌鉴定也很重要,奶牛体型外貌好,产奶量才会高,才能是一头好牛。”闫跃飞说,“比如,你仔细看这些牛的乳房结构,所有牛基本上排列得很整齐,基本没有出现上下不一致的情况,说明这些牛好。”
长期从事奶牛体型外貌鉴定的闫跃飞是国家级奶牛体型外貌鉴定员,只有经过他鉴定出来的奶牛体型外貌数据,国家育种中心才认可。像他这样有奶牛体型外貌鉴定资质的鉴定员,全省不到十个人。
“乳房结构和产量以及发病率都有联系,所以我们几年会选一个到三个点进行改良性状,比如产奶量、牛奶质量、肢体结构等。”李学钦说,之前奶牛普遍存在背腰凹、尻宽不够等问题,经过这些年的持续改良,这些不良性状都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此外,我们也在不断开展奶牛品种登记,在确保该品种奶牛血统稳定一致的前提下,促使生产管理者在饲养优良奶牛品种的同时,完善和保存相关信息资料和记录,作为育种及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有效依据。”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牛岩说。
据了解,河南省奶牛品种登记已经连续开展了八年,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奶牛育种大数据平台,累计登记55.8万头、收录体型外貌数据13.4万条、照片102万张,为河南省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打开品种登记系统,李学钦的牧场数据一目了然:自2016年以来,累计登记奶牛头数1938头,体型外貌鉴定957头,照片5398张。
“我们今年有156头奶牛入选省里的核心群。”李学钦说,“品种登记后,母牛入选核心群,再采用优质冻精配种,生下的小牛产奶量高、价格好。”
经过多年努力,河南省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型外貌鉴定、品种登记、公牛后裔测定、种牛遗传评定等为主要内容建立的奶牛育种技术,为李学钦牧场多产奶和育好牛的目标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