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各地出台扶持政策 支持奶牛肉牛产业发展

当前肉牛和奶牛养殖面临进口冲击,市场行情低迷,养殖场(户)和企业亏损面较大,产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破解产业困境,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节本增效的经验与做法。

广西:每头最高1万元支持水牛奶业引种扩繁

水牛奶业是广西最具特色、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之一,在全国竞争优势明显,发展潜力较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近期发布的《关于实施2024年支持牛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提出要通过“先实施后奖励”的方式,对奶水牛良种引进、扩群增量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助力广西水牛奶业发展打牢种源基础、扩大养殖规模,实现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水牛奶是世界第二大奶源,占全球牛奶总产量的12%,在亚洲、欧洲和美洲都有生产。广西现有奶水牛存栏达4.64万头,产奶总量居全国第一,并且是全国唯一拥有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地中海水牛三种河流型水牛品种的省区。但是,水牛奶业发展面临着种源退化、存栏不足等瓶颈。

为提升种源质量,《通知》提出要对引进的奶水牛良种进行补贴。从国外引进高产奶水牛或利用国外胚胎移植产下高产奶水牛,最高能获得每头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从区外引进50头以上良种母牛,最高能获得每头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区内引进优质奶水牛种公牛开展本交改良,补贴购买价格的50%。

《通知》还支持回收杂交母水牛良种扩繁。在奶水牛主产区,将对从区内外回收购买50头以上杂交母水牛进行培育并用于挤奶的养殖场(户),每头最高奖励2000元。

在我国牛品种改良和扩繁中,人工授精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能够实现快速繁殖,还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传播。根据《通知》,在试点县(市、区)对饲养5头(含5头)以上、500头以下杂交母牛(含母水牛)并开展牛人工授精的养殖场(户),采取“见犊补母、先增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1500元/头的标准予以一次性奖励,以推动奶水牛扩群增量。

为了保障奶水牛等养殖业的饲草供给,《通知》还支持优良牧草种植和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对国家“粮改饲”项目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年种植收贮全株玉米、甜高粱等优质牧草或收贮桑枝叶、甘蔗尾叶等农作物秸秆2000吨以上的,按照不超过50元/吨的标准予以一次性奖励。

在奶水牛养殖中,疫病防控不能忽视。根据《通知》,疫病防控工作将获得真金白银的政策奖励。对通过评估并获农业农村部、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公布的国家级、自治区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小区、动物疫病净化养殖场(含星级无规定动物疫病养殖场)的牛羊场,按照净化病种、畜种、养殖规模等予以一次性奖励,自治区级不超过50万元/场,国家级适当提高奖励标准,对牛羊场所在地农业农村部门在动物防疫补助经费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

《通知》还对补助申请流程进行了详细说明。

山东:十条措施强化奶业发展保障

在山东省阳谷县的街头时常能看见一家家鲜奶吧,这种以本地牧场生鲜乳加工、就近销售的小店,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喝到优质鲜奶。仔细观察这些店,记者发现每家的品牌都不尽相同。

“依托阳谷本地奶牛养殖场形成的养加一体化模式,现在阳谷有‘倍尔康’‘康之源’‘悦享康’等多家鲜奶吧品牌,极大推动了阳谷本地奶业消费。”阳谷县畜牧兽医事业发展中心主任王庆彬介绍,通过养加一体化模式,全县近40%鲜牛奶实现了产地加工销售。

以鲜奶吧为主的养加一体化模式在山东由来已久,发展至今,山东鲜奶吧模式已具备一定规模,也衍生了委托加工、自办奶吧加工、“中央厨房+奶吧”“中央厨房+自助售卖机”等不同的生产模式,越来越丰富的新鲜奶产品让鲜奶吧走进了更多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也让山东奶业在行业普遍亏损的背景下,找到了发展新动能。

为解决奶业发展中养殖与加工利益联结不紧密、产需不平衡等突出问题,今年6月,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联合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从支持养殖主体提升、保障优质饲草供应、强化奶牛疫病防控、规范养加一体化、深化金融服务保障、强化担保保险联动、强化乳品加工扶持、强化产业科技支撑、加大消费宣传引导、支持三产融合发展十方面进行保障支持。

对于承压运行的养殖主体,通过大力实施奶业新型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择优对存栏100—3000头的标准化奶牛场按照每年15万元左右标准给予补助,用于提升生产经营能力。择优支持生鲜乳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县(市、区)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每县每年给予不高于2000万元补助,用于整县域奶业发展水平的提升。

为保障优质饲草供应,对新增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苜蓿示范基地,每亩给予不高于600元补助。支持规模化奶牛场青贮饲草料,每亩补助不高于160元。将全混合日粮(TMR)设备、挤奶、饲草料收获加工机械、粪污处理机械等纳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范围,做到应补尽补。

为适应当前乳品消费新需求和行业发展新业态,支持有意愿、符合条件的标准化规模奶牛场或奶农合作社,在严格执行生产经营许可、食品安全标准等法律法规标准、确保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生产经营巴氏杀菌乳、发酵乳、奶酪等产品。推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通过直营、电商等服务周边居民小区、酒店、饭店、商店,积极培育鲜奶消费市场,满足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需求。

吉林:政策推动肉牛百万头增量

今年上半年,吉林省肉牛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肉牛饲养量达604.4万头,同比增长12%,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屠宰量达22.1万头,同比增长123%;肉牛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05.7亿元,同比增长9.1%……据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年底,全省肉牛饲养量将达到892万头,比2023年增加122万头,同比增长15.8%。

在肉牛产业发展整体承压的情况下,吉林省肉牛产业是如何迈进领跑位置的?

今年3月份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全省新增百万头肉牛饲养量实施方案》,从推动秸秆饲料降本增效、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落地金融支持政策等方面进行部署,旨在将农作物秸秆转化成肉牛饲料,让“秸秆变肉”成为吉林省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坚实基石。

秸秆是畜牧业的重要饲料来源之一,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等成分。每吨秸秆所含的营养成分相当于0.25吨谷物类饲料。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秸秆能够有效弥补优质饲草供给的不足。

玉米茎穗兼收和“菌酶协同”发酵两大技术是吉林省加快秸秆利用方式的两大法宝。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对比传统作业方式,具有省工、省时、省成本、减少籽粒损失等优势,作业全过程秸秆不落地、不沾土、无霉变,保证水分、糖分等营养成分不流失,为优质秸秆饲料生产供应提供了质量保障,同时能最大程度避免了重型机械对耕地重复碾压,减少土壤有机层的流失,保护黑土地效果明显。而菌酶协同发酵秸秆饲料技术能改善秸秆的适口性,提升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营养消化吸收率,实现养牛过程的降本增效。

今年,吉林省对使用四行(及以上)茎穗兼收机作业(作业面积为600—1400亩)的经营主体,按照验收合格的面积,每亩给予不高于85元补助。对存栏千头以上肉牛大村2024年建设的“菌酶协同”秸秆发酵饲料示范点全额补助不高于2万元,用于菌酶活化设备和菌剂等购置。

除了饲料端的技术革新,吉林省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上也下足了功夫。今年该省通过免费发放优质肉牛冻精的方式,加快全省肉牛繁殖改良进程,提高肉牛及其产品品质,增加养殖效益,保护和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同时,对从国外引进50头以上的基础母牛的,每头补助3000元;省外引进50头以上且见犊的,每头补助1000元。在农安、榆树、伊通、梨树、通榆、敦化6县市继续实施肉牛增量提质行动,对新增犊牛的登记基础母牛,每头给予不超过1500元补助。

“金融支持是助力全省实现肉牛饲养量新增百万头任务目标的重中之重,能极大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我们还将保持现有肉牛政策性保险、活体抵押贷款等政策稳定,与相关银行建立肉牛产业资金需求衔接机制,做好养殖贷款主体名单提供和贷前资料准备工作。”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建立起绿色通道,提高县域机构审批权限,解决好审批时限长、下款慢等问题。配合省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做好政策宣传、信用档案建立等工作,扩大整村授信覆盖面,持续扩大贷款额度,为产业发展引入源头活水。

山西:对116个奶业经营主体实施贷款贴息

山西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数据显示,上半年,山西省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4.3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4.8%。

畜牧业生产增势良好。二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815.0万头,增长5.1%。上半年,生猪出栏738.5万头,增长8.4%;牛出栏37.0万头,增长5.2%;家禽出栏13325.7万只,增长6.8%。猪牛羊禽四种肉产量93.2万吨,增长8.6%;牛奶产量73.3万吨,增长1.3%;禽蛋产量63.0万吨,增长5.0%。山西省对10万头能繁母猪实施良种补贴。在方山、天镇等8个肉牛大县实施基础母牛扩群提质行动,带动新增犊母牛与基础母牛比值达到40%、能繁母牛存栏量增长10%。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推进山阴、应县、天镇、云冈4个奶业大县(区)建设。对116个奶业经营主体实施贷款贴息,帮助奶农纾困。

新疆:出台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措施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稳定肉牛肉羊及奶产业发展九条政策措施》的通知,为养殖场(户)和加工企业减轻经营压力。同时,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

在补贴方面,将对自治区存栏奶牛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主体,年单产达到9吨以上的奶牛,每头补贴2000元。对使用优质西门塔尔牛、褐牛、安格斯牛等种公牛冻精配种产犊的能繁母牛、且犊牛稳定饲养3个月以上的,见犊补母,每头能繁母牛补贴500元。对自治区年出栏羊500只以上的规模养殖主体产羔能繁母羊、且羔羊稳定饲养3个月以上的,见羔补母,每只能繁母羊补贴20元。对开展人工授精经济杂交的产羔母羊,每只补贴40元。对养殖场(户)利用玉米秸秆制作黄贮、微贮饲料的,利用棉秸秆、果枝藤条、糟渣、芦苇等非常规饲草资源,通过揉丝粉碎、发酵加工成饲料的,每吨补贴50元。对履行生鲜牛乳购销合同、使用生鲜牛乳喷粉和制作乳酪的加工企业,每生产1吨奶粉或乳酪补贴4000元。

在养殖加工贷款贴息方面,对区内肉牛肉羊奶牛养殖场(户)、合作社、加工企业新申请的一年期及一年期以上生产经营贷款,按照不高于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70%、且不超过2%给予养殖加工主体财政贴息,政策执行期间银行发放的相关续贷业务同样适用。对单个养殖加工主体年度贴息资金不超过200万元。自治区级以上涉牧重点龙头企业贴息金额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在信贷政策支持方面,将畜牧业列为“积极支持类”行业,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养殖场(户),不随意限贷、抽贷、断贷。金融机构扩大土地经营权、养殖场地上附着物等抵(质)押担保范围,将对符合条件的新增贷款“应贷尽贷”,适度提高肉牛、肉羊、奶业及加工企业贷款风险容忍度。

在优化政策性养殖业保险方面,探索建立政策性养殖业保险承保机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各承保机构提升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引导承保机构从保额优势、价格优势转为服务优势。

此外,新疆将增加肉类储备规模。在自治区2024年计划应急储备规模的基础上,增加牛羊肉储备,对承储企业进行补贴。

相关政策执行时间自2024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与此同时,有关支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同类政策不重复享受。政策执行期间,将适时开展评估,并根据肉牛肉羊和奶产业市场行情、发展实际及政策实施效果等情况及时动态调整。

内蒙古:全力推动奶业稳定健康发展

2023年以来,为解决乳制品消费减少、奶价持续下行等奶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内蒙古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推动奶业稳定健康发展。

在政策保障方面,内蒙古出台《推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拿出14亿元资金支持奶业纾困、产业链建设。在国家对苜蓿种植补贴600元/亩基础上,自治区再补贴400元/亩。设立新签订生鲜乳购销合同奖励补贴,每新签订1家无合同保障的养殖场补贴10万元。

在奶业生产方面,内蒙古对全区养殖场开展4轮拉网式摸排,调整优化牛群结构,降低饲养成本,提升养殖效益。组织生鲜乳调出盟市与调入盟市开展产销对接,帮助养殖企业解决卖奶难问题。

在金融帮扶方面,内蒙古通过降低融资成本、扩大抵押品范围等8条措施帮助养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协调金融机构、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为192家养殖场提供青贮贷、经营贷等融资服务。

在保障机制方面,内蒙古搭建惠农惠牧直拨平台,实现奶业振兴项目资金由盟市到项目主体的提级发放。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定期发布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探索生鲜乳价格指数保险,降低市场价格下跌造成的养殖场户经济损失。

在消费引导方面,内蒙古开展乳制品科普知识宣传,增强乳制品科学消费理念。推动全区优质乳制品走进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场超市、社区。

在各项奶业纾困政策带动下,今年上半年,全区奶牛存栏167.4万头、同比下降1.2%,牛奶产量282.5万吨、同比增幅由11%下降到2.6%,生鲜乳阶段性过剩矛盾逐步缓解。8月以来,生鲜乳价格止跌趋稳。随着苜蓿、豆粕价格持续走低,牛奶生产成本降低,社会牧场亏损面逐步收窄,奶业生产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

下一步,内蒙古将认真落实农业农村部稳定奶牛、肉牛生产视频调度会精神,紧盯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困难,抓政策落地,落实好各项纾困政策。

河南:探索奶业“投贷保”一体化

为加快建设奶业强省,日前,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在郑州组织召开全省奶业行业及设施设备“投贷保”一体化座谈会。会议现场发放了《河南奶业简介》和《金融支持奶业发展政策及案例汇编》,对奶业行业需求进行“精准画像”,充分肯定了当前金融行业对奶业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会议指出,奶业是涵盖种植、养殖、加工、储运、销售等诸多环节的长链条产业,推进全产业链发展既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需求,也为金融业创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了广阔空间。近年来,河南省金融行业支持奶业发展政策持续强化,相关金融产品日益丰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为河南奶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和风险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奶业发展持续节本降耗、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要聚焦奶产业发展金融需求,建立金融服务专班,全面下沉对接市场,摸清企业融资需求,调整优化授信政策,制定专项信贷计划,实施“一户一策”“一链一策”精准帮扶举措,为奶产业补链、稳链、强链提供有力金融支持。

会议强调,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立足当前,加强监测调度和政策引导,做好奶牛养殖金融纾困工作,组织推动金融机构与中小养殖场户全面精准对接,避免压贷、抽贷、断贷,着力保障行业困难时期的融资需求;要着眼长远,加强部门联动和信息共享,结合奶牛养殖行业特点,研究优化涉农金融部门支持奶业的政策工具,探索完善金融风险管控措施,构建“投贷保”一体化支持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川:今年起每年拿出2000万元实施优质犊牛增量计划

近日,四川省牛羊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在巴中市平昌县举行。记者获悉,四川省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主要存在良种化水平低、优质饲草不足、能繁母牛存栏下降、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滞后和疫病发生风险高六大“绊脚石”。相应地,四川省拿出“补短”具体举措,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牛羊产业作为四川省畜牧业的重要组成,既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民增收的基础产业,也是全省高原牧区的核心产业,产值占畜牧业总产值近五分之一。

“今年安排了牧区良种补贴1680万元,在42县实施肉牛冻精补贴,在10县实施肉羊种公羊补贴,在27县实施种公牦牛补贴。”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总畜牧师李春华提到,在加快推进牛羊良种推广方面,四川省拿出“真金白银”,加强和完善牛羊良种繁育基础设施建设,力求构建与牛羊生产相适应的育、繁、推一体化生产供应体系,不断加大品种改良力度,扩大牛羊改良覆盖面,不断提高牛羊繁殖率及单产水平。

为了稳定壮大基础母牛存量,今年起,四川省将在畜牧业补短板项目中每年拿出2000万元,实施优质犊牛增量计划,以肉牛产业基地县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脱贫监测户饲养的能繁母牛给予每头100元的人工授精补贴,2024年度计划支持20万头肉牛能繁母牛(不含奶牛、牦牛)开展人工授精,支持基地县扩大能繁母牛饲养量,增加优质犊牛生产。

近年来,四川省先后实施国省级肉牛产业集群、牦牛产业集群建设,持续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粮改饲、奶牛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高原粮仓建设、牛羊品种改良等多个项目,中省不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十四五”以来,中省财政支持牛羊产业发展资金近10亿元。

另外,会议提到,四川省饲草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牧区天然草场资源、农区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川南酒糟资源别具特色。加快推进饲料饲草产业发展,也是重点工作之一,拟培育发展一批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化草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加快形成与牛羊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饲草产业体系,并推进“秸秆换肉奶”,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和模式,提高秸秆饲用率。

除了大力发展牛羊标准化养殖、加快牛羊产业集群化发展,会议还特别提出关于加快推动奶业振兴相关重点工作,要求依托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苜蓿发展行动等项目,不断优化四川省奶牛生产布局。目前,四川省已在洪雅、安州、青神、安岳等县(区)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今年又新增西昌市。同时,自今年起实施奶农新型主体培育项目,多层次多方位支持四川省奶业发展。

青岛市:推出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等4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的通知》,在莱西市全域开展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通知指出,在每期1个月的保险期间内,当生鲜牛乳实际价格低于约定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承保机构将按照差价与投保生鲜牛乳产量确定赔偿金额。

农业生产具有鲜明周期性,长期以来,农产品对市场价格反应的滞后性使处于产业链最前端的种植养殖户面临较大风险。在总结“拓维”农业险试点经验基础上,青岛市强化调节手段,预计今年投入6400万元财政资金对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生猪期货价格综合保险、鸡蛋目标价格保险等进行优化完善,保证农产品供应体系平稳充裕。

莱西市是全国奶牛养殖大市,奶牛存栏6.9万头。望城街道荷斯坦奶牛养殖场工作人员王义坚介绍,去年以来生鲜牛乳价格持续低迷,幸亏给4个养殖场投了70万元目标价格保险,投保五、六期,最后共获赔270余万元,今年打算把投保范围扩大到5个养殖场。

目前,莱西市已有140余家养殖场(户)报名参与投保。青岛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生鲜牛乳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提高了财政投入,补贴额度翻了一番;优化了价格采集,最大限度维护奶牛养殖场户利益、降低生产经营风险,实施期限为2024年7月5日起至2024年12月31日,莱西市取得有效《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或提供防疫免疫记录证明的奶牛养殖场(户)、企业均可投保,保费率7%,保费由投保主体承担20%,财政补贴80%,补贴上限2000万元。

银川市:出台10项措施推动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记者从银川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提升牛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银川市近期出台了《关于促进银川市牛奶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合理调整养殖规模、提升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实施奶牛核心种群培优选育等10方面推动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合理调整养殖规模方面,银川市将按照稳住“基本盘”的发展思路,坚决去产能,暂停新建、扩建奶牛养殖场。鼓励国有企业、社会资本、金融资本通过投资入股、联合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整合小养殖企业资源,对并购重组后奶牛存栏达5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给予政策项目倾斜。

在提升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方面,持续实施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政策项目,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保持在8.9万亩以上,推广“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春小麦+燕麦草”等一年两茬优质饲草复种模式2万亩以上。

在实施奶牛核心种群培优选育方面,指导牧场优化牛群结构,适当降低后备牛比例,淘汰日产30公斤以下低产奶牛,稳定优质高产奶牛群体质量及数量。

在提升乳制品加工能力方面,对通过淘汰老旧设备实现设备更新的企业,按照新设备购置实际支付金额的10%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补贴。谋划建设中国(银川)高端乳制品产业园,依托银川高新区临港园区,打造乳制品系列精深加工链式集群。

在加大乳制品销售力度方面,出台促消费扶持政策,定期不定期向社会发放“牛奶消费券”或不限品类消费券。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高校食堂采购消费乳企产品,广泛做好学生喝牛奶宣传推广,引导树立科学饮食观念。探索建立“奶牛养殖场+鲜奶加工方舱”“互联网+”体验式消费等一体化发展新模式,实现生鲜乳即时加工销售。

另外,《关于促进银川市牛奶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还从支持奶牛良种繁育、实施生鲜乳喷粉补贴、规范生鲜乳购销秩序、加大贷款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金融扶持政策等多方面予以扶持。

(综合《农民日报》《山西日报》《新疆日报》等报道)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