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牛场饲养管理决定了牛场的生产效益,也决定了牛场饲养的发展趋势。对此,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对规模化牛场饲养的影响因素及其管理措施展开研究,提高牛场饲养的质量。
□吴佐元 王兴牧
1、关于规模化牛场饲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不少学者对规模化牛场饲养展开研究。其中王晓东在《牛饲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与规模化牛场的管理措施》中从内部与外部的角度展开了分析,指出从内部看牛场饲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各个要素,才能达到共同的饲养目标,完成规模化牛场饲养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规模化的管理可以为劳动者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质量;从外部环境来看牛场饲养是环境所需要各种输出,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低耗以及高产的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促进当地生态环境发展。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牛饲养过程的功能集中反映在牛饲养目标之中。如果牛饲养过程实现目标的话,能够说明功能发挥的很好,为后续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规模化牛场饲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物质因素以及人的因素四种。具体如下:
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可以划分为管理人员、管理手段以及管理体系。管理体制即经营管理方式,规模化牛场在发展中需要建立各项管理制度,才能优化整体发展;管理人员的经营理念、管理素质等都是影响规模化牛场发展的重要因素;管理手段主要是以监控以及计量等为主。规模化牛场必须建立科学管理方式,才能提高整体质量。
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可以将其划分为自然环境,包括自然条件、水源、场地状况以及气候条件等;再者就是社会环境,比如社会需求量、发展的动态以及行情、疫情防疫等情况。
物质因素。物质因素在规模化牛场饲养管理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冷延博在《探讨牛饲养管理及疫病预防措施》中指出,物质因素包括奶牛、肉牛以及饲料;劳动手段主要是指加工设备、挤奶设备;生产设施主要是指牛舍、库存等。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模化牛场的稳定发展,关系着牛场的经济效益。
人的因素。人在规模化牛场饲养管理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也关系着整个牛场的发展。其中管理人员的饲养管理水平,关系着牛犊的健康情况、牛场的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牛场人员包括技术人员、工人以及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管理理念以及经营理念,工人必须熟悉掌握业务,技术人员需要掌握专业的技术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以上就是对规模化牛场饲养的影响因素,在实际发展中各个因素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要想实现牛场规模化发展,需要注重各个因素融合发展才可以。
2、规模化牛场饲养管理措施研究
规模化养殖是奶牛养殖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下必然的趋势,在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发展策略,才能提高牛场饲养管理质量。其中张帆等人在《奶牛舒适性与奶牛高产关系浅谈》中提出注重营养物质的均衡,根据牛成长的各个阶段的特点、生产需求,合理配置饲草饲料,确实保证营养物质的全面、均衡,促使牛更大的发挥自身的潜能,推动整体发展。
谢玲玲等人在《浅谈规模牛场饲养管理技术要点》中指出,奶牛养殖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也就是说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周边环境以及经济条件,适当推进规模化养殖,提高养殖的质量。除此之外,还提出规范化生鲜乳,控制环境卫生,从根源入手保障繁殖、种类、饲养管理以及饲料等技术的落实实施,做好疫病防治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奶牛质量安全生产。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重水的质量,才能优化奶牛质量。其中谭筱弘在《规模化牛场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中指出,牛的生活质量直接决定饲养管理的成败,每日需进行消灭蚊蝇工作,每日给牛喷灭蚊蝇药,夏季需经常修剪牛尾,防止潜在的污染源。同时水池的相关设施同样重要,水池上方需要有遮阴的设施,吸引牛前来饮水,饮水不足时需要及时更换水管或者饮水装置,根据牛的年龄、大小,必要时加蓄水池或者使用泵抽取水源,保证牛能够有充足的饮用水。与此同时,也有学者指出必须做好配种工作,提高牛的繁殖率。做好选种配种、饲养管理等工作,优化奶牛质量。
除此以外,需要根据规模化牛场的发展情况打造专业团队,构建一支具备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队伍,为规模化牛场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规模化牛场饲养必须结合实际情况,结合牛场的自然环境以及经济条件,做好牛舍的卫生、消毒工作。同时按照牛饲养的相关流程、管理要求,积极学习先进的饲养理念,不断完善与优化。最重要的是加强人员管理,建立岗位责任制度提高工作质量,确保各项作业有条不紊的进行。
(作者单位:天津市蓟州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