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香(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
犊牛开食料,从字面意思理解即犊牛出生后除了吃奶外,开始吃的干饲料,应含有足够量的矿物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以弥补牛奶中某些营养物质的不足。颗粒状、粉状、口感化等不同物理形态的开食料对犊牛的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体重具有显著影响。但也有研究表明口感化开食料与颗粒状开食料对犊牛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优质的犊牛开食料为粗粒的颗粒,口感好,营养高,能满足犊牛生长除了喝奶以外所需要的营养。
犊牛开食料的选择
1、厂家的选择
尽量选择大品牌公司的犊牛开食料,例如中博特牛犊开口料、正大犊牛宝、同舟犊牛开口料、中农康畜犊牛开口料等。
2、开食料营养成分的比较
在具体的产品中可以就其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可见市面上犊牛开食料的成分还是有差异的。现在普遍认为开食料适宜蛋白水平应为18%—24%之间,我国规模化牧场犊牛开食料蛋白水平平均值为21.4%。通过其产品成分比较其粗蛋白等含量,再根据自家饲喂犊牛奶液营养含量进行营养成分综分析后选择,使其组成日粮能量与蛋白质的含量达到犊牛不同日龄所需。
3、自行设计犊牛开食料
设计原则:适口性好、快速发酵并提供犊牛生长除了喝奶以外所需要的营养。
犊牛营养指标:GB/T 37116-2018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里5.1.2.6要求:哺乳犊牛的营养需要按照NY/T34-2004奶牛饲养标准或其他标准的规定。2001年出版的《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以下简称NRC2001)结合中国国内现状给出了犊牛营养指标标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NRC2001的局限性也展现了出来,因此基于近十几年的大量研究,最新版《Nutrient Requirements of Dairy Cattle》(以下简称NASEM)于2021年出版。NASEM 第八次修订也引起许多人关注,相比NRC2001,新版NASEM对于哺乳犊牛的日增重预测、蛋白质需要、能量需要及维生素矿物质需要等均做了更新,及时准确了解这些更新对于牧场调整配方、满足犊牛营养需求十分重要。
开食料中现行最广泛的蛋白质来源是豆粕,豆粕经物理处理、酶处理、热处理和发酵后能提高犊牛生长性能、血液代谢、养分消化及肠道发育。但最新研究表明,菜籽粕、棉籽粕和亚麻粕等不同蛋白质来源具有一定的功能。其中,棉籽粕可提高适口性;菜籽粕可促进犊牛胃肠道生长,尤其是小肠生长,但可能对小肠上皮功能、多肽和氨基酸吸收产生负面影响。《GB/T 37116—2018 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里5.1.2.4规定除乳制品外,禁止饲喂动物源性饲料。
此外,由于此时犊牛瘤胃发育不完善,微生物区系尚未完全建立,对非蛋白氮饲料利用率较低,因此建议其含量不超过1%,或不推荐使用非蛋白氮作为开食料的蛋白来源。
近几十年来关于开食料适宜蛋白水平的代表性研究,相关研究主要探讨日粮蛋白含量对犊牛的影响,且研究的因素并不单一,往往与能量水平、脂肪水平和牛奶饲喂量等因素结合研究。
我国规模化牧场(n=47)犊牛开食料适宜的蛋白水平为11.5%—24.0%,平均值为21.4%。
犊牛开食料配方:各饲料厂与奶牛养殖场应依据犊牛营养指标调制犊牛开食料配方。
饲喂开食料的目的
促进犊牛瘤胃生长发育是开发并饲喂开食料的目的。犊牛瘤胃的发育通常发生在4—8周龄时,这个发育过程主要是由固体饲料采食量来驱动的。犊牛接触到饲料尤其是开食料越早越好,这样瘤胃发育就会提前启动。瘤胃发育有5个先决条件,包括瘤胃内液体、瘤胃内微生物、瘤胃蠕动能力、瘤胃上皮吸收能力和开食料。瘤胃内液体、瘤胃内微生物、瘤胃蠕动能力和瘤胃上皮吸收能力都是在瘤胃发育之前建立的,并且当犊牛开始采食固体饲料时,这4项会发展得更加迅速。断奶前对犊牛进行早期补饲固体开食料能够促进犊牛瘤胃发育,完善瘤胃发酵功能。
鼓励犊牛尽早采食开食料,犊牛最初就像单胃动物,但是几周内发生很大变化,变成四胃动物,瘤胃开始发挥作用。李勇等研究表明开食料中可消化纤维含量对犊牛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非常有利,随着犊牛的生长,瘤胃细菌群建立,消化固体和纤维饲料的能力随之提高。精料消化分解产生丙酸,丙酸刺激瘤胃乳头发育,初生后6—8周,乳头长度达6—7厘米。开食料中粗饲料产生的乙酸能刺激瘤胃肌肉及瘤胃乳头的发育,瘤胃乳头可增加瘤胃壁与食糜颗粒的接触面积,从而促进犊牛日粮的有效吸收率。犊牛瘤胃健康生长还需适宜的PH:6.8—7.0,如果PH值低于6.0,瘤胃微生物群将受到损伤,因此高质量的豆科牧草也是开食料里所不能缺的。杜超等研究表明湿热环境下,多颗粒状开食料较颗粒状开食料和粉末状开食料更能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使犊牛尽早产生反刍行为,从而加快瘤胃功能的完善。
建议犊牛饲喂奶、开食料的时期与用量
GB/T 37116-2018《后备奶牛饲养技术规范》里5.1.2.4也规定哺乳犊牛3天后应提供开食料。
饲喂犊牛开食料的方法:在犊牛出生后3—5天,在食槽底部放少量的开食料,训练采食,第一个星期犊牛可能不会吃,诱食几天后,会开始吃,并吃的越来越多。注意少量饲喂,每天清理食槽,投放新鲜的开食料,使其采食量最大化,并记录下来。
当开食料粗蛋白含量为20%,连续3天犊牛的干物质采食量为1.5千克时,即达到断奶标准;如果开食料蛋白比例是18%,那么断奶之前开食料摄入量就应该达到2千克;如果使用高品质开食料(蛋白含量23%—25%),犊牛连续3天开食料摄入量达到1千克,我们也可以考虑给它断奶。犊牛开食料的蛋白、脂肪,较牛奶难消化。应在犊牛采食足够开食料,且能消化利用后,再考虑断奶。
当然,如果犊牛出生后两三周就能够吃进大量的开食料的话,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犊牛从牛奶中没有得到它所需要的足够的营养,才吃这么多的开食料。注意一次性断奶会使犊牛大量吃进开食料,造成酸中毒。
断奶后,开食料继续喂10—14天。在其后期,粗蛋白含量为20%的犊牛开食料,采食量每天可达2.5千克。
营养管理是哺乳犊牛的重要部分,液奶提供大部分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等能促进生长,而开食料的碳水化合物、可消化纤维可促进瘤胃发育。了解哺乳犊牛的营养需要,选择配制适合自己牛场的开食料,对哺乳犊牛进行精细化饲养分群,提高犊牛体高与增重率,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其头胎产奶量、发挥其终生最大泌乳潜力,意义重大。
(本文由黑龙江省奶业协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