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封斌
12月6日,2024年(第五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暨成果转化培训会在呼和浩特市举行。
现场,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包头市农科所、鄂尔多斯市农业科学院、乌兰察布市农科所的专家学者结合内蒙古的应用场景,通过“蒙科聚”创新驱动平台对“‘内番401’番茄新品种”“一种粮油生物毒素快速检测芯片、检测方法及其制备方法”“羊综合育种芯片应用”“茄果类蔬菜新品种”“‘蒙乌薯12号’马铃薯新品种”“新兽药装备”等10项科研成果进行集中路演,并对8项优秀成果进行了现场签约,转化金额累计850万元,实现了农牧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地。
大会还同步发布了57项农牧业创新成果。其中,“地方特色奶酪新产品开发及其副产物酸乳清综合利用”“高产、优质‘内青’系列玉米新品种”“‘巴农科1号’紫花苜蓿”“牧草新品种‘土默特稗’”“草食动物重要寄生虫病快速检测及防控技术”“一种称牛用的电子秤”等多项成果,为自治区奶业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
专题培训会上,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处长唐浩、呼和浩特市远诺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鑫分别就“国内外植物新品种保护与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经理人”作专题授课,对帮助与会人员熟悉农牧业科技成果“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的转化全流程,提升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截至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共签订五技合同58项,合同金额3633.6万元,到账金额2676万元,同比去年提高122%。技术合同登记30份,登记总金额3197.8万元,同比去年增长325.6%。技术服务单项合同“盐碱土地改良与利用产业开发项目”金额达1000万元,创院历史新高;“保护性耕作农机装备专利实施许可”单项合同金额300万元,创院专利转让最高。主办“蒙科聚”专题发布会2场,发布成果20项,促成转化签约16项,合同金额2845万元,累积在蒙科聚平台上推介创新成果200余项。持续推进与6个盟市、15个旗县的院地共建和院企合作,在呼伦贝尔分院、兴安盟分院、通辽分院、巴彦淖尔分院、包头分院、鄂尔多斯分院建立6个成果转化分中心,初步形成“自治区级中心+盟市级分中心+旗县级成果转化基地”的成果转化三级联动组织体系。
本届大会由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指导,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主办,内蒙古蒙科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协办,是推进自治区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统筹协调,建立“横向联合+纵向深入”的转化服务体系,共建和共享优质资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助力自治区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