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7版:奶牛管理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饲料转化率性状在奶牛育种中的应用

1、育种体系构建

为保障饲料转化率性状在育种中的实用性,应将育种值作为性状指数进行分析,并将其纳入育种体系之中。在该育种体系中,可以将采食饲料转化为牛奶进行育种结果的评价,并根据奶牛的采食量和育种值进行计算,以保障饲料转化率性状在健康育种、生产效率育种中的作用。

CRV的研究主要通过特殊饲养方式进行采食量的数据整合,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应用到育种工作之中,保障了育种值的可靠性。因此,利用基因组公牛计算的育种值可靠性可以达到70%左右,将40头公牛子女的采食量数据及育种值进行计算,其可靠性可以达到85%以上。因此,在使用高饲料转化率进行奶牛育种过程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效果。

在应用饲料转化率进行育种过程中,需要以科学的育种体系为基础,明确饲料转化关系,保障奶牛生产的质量、效率,从而降低奶牛养殖的成本。

2、分子标记技术

经过对饲料转化率性状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关联分析,共检测出17个标记与饲料转化率性状有关联。该模型主要用于分析遗传基因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遗传基因对饲料转化率性状产生影响,可利用分子标记辅助技术进行育种,有效提高育种效率,降低育种的成本。在使用饲料转化率性状时,将与经济性状相关联的标记进行标记辅助选择,将其应用到奶牛的育种实践中,通过数量性状选择更加优良的基因,提高育种效率。

现代分子育种中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连锁分析和关联分析两类,比较而言,关联分析由于其基因效应比较小,发现能力比较强,可在饲料转化率性状育种中应用。通过建立线性模型进行关联分析,可以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性状应用的可靠性。检测到的17个SNP标记平均贡献率可以达到16%以上,可以发挥对饲料转化率性状育种的积极作用。奶牛处于不同生长阶段时,这些标记的基因点位可能存在一定差异,很多关联点位无法及时进行检测,但可以将其视为具有相对稳定的位点。

饲料转化率性状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奶牛具有将饲料转化为肌肉的能力,使得奶牛的肉质更加良好。但由于奶牛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产奶上,故不对其进行分析。奶牛的品种基因在饲料转化率性状的表现上更加高效,可以通过选育的方式获取更高的饲料转化率,从而提高奶牛育种进展。经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奶牛具有明显的基因优势,相比非优势基因群的优势率可以高出6%以上。在达到相同产奶量的情况下,可以减少5%左右的饲料投入,使得养殖场的经济效益有所增加。

根据基因转录组测序,这些SNP标记位点位于奶牛基因的编码区,可以通过对饲料转化率相关性状的标记,对候选基因进行明确。其中酶乙酰-淀粉酶就可以作用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促进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其他组织细胞有着一定的修复作用。脂滴包则在蛋白质和脂肪分解中有着调控作用,可以促进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对于奶牛产奶量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将基因技术应用到饲料转化率性状选择之中,对奶牛饲料转化率性状的遗传基因进行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可以提高奶牛的遗传能力,从而达到牛群改良的目标。

3、新型饲料的应用

对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育种过程中,除根据品种建立科学的育种体系提高饲料转化率和使用标记辅助选择外,也可以应用新型饲料饲喂,实现高饲料转化率。例如,在奶牛育种中提高公牛和母牛的饲料转化率,可以起到改善奶牛个体差异的作用。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饲料转化率进行评价,并将产奶量和乳品质作为衡量的标准,通过在干物质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微生态制剂的方式,可以提高奶牛的饲料转化率。一些常见的用于奶牛育种中的生态制剂,其不会对奶牛母体产生影响,且不会出现药物残留,可以提高奶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上述方法均是通过提高饲料中干物质转化效率的方式促进奶牛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实现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科学应用。

在奶牛养殖过程中,除使用生物制剂之外,也可以应用中草药方剂。将中草药方剂与干物质饲料混合,实现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调节,达到科学育种的目标。可以应用的中草药方剂包括陈皮、山楂、松针、青浦等,其可以促进奶牛对饲料的消化能力,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牛奶的品质。除此之外,也可应用石榴皮、仙鹤草等与奶牛饲料配合,可以起到改善奶牛体质、提高繁殖力的作用。中草药方剂在奶牛育种中应用可以实现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调节,不同中草药方剂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在育种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按照合适的比例对中草药添加量进行明确,避免过多或过少对育种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使用新型中草药饲料,虽然会增加一定的成本,但饲料转化率有所提高,且不会在奶牛体内出现药物残留,对奶牛的育种长效机制建设有着积极作用。

4、遗传基因改良

通过遗传改良的方式进行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应用有着良好的效果。该技术与分子标记技术相似,通过候选基因改良饲料转化率性状。由于基因在生物成长过程中起到参与生长发育的作用,且会影响到奶牛的数量性状。按照功能将其分为结构基因、调节基因、代谢基因等,可以起到遗传变异调节的作用。与饲料转化率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线粒体内膜蛋白基因、黑素皮质素受体、类胰岛素生长基因等。类胰岛素基因在奶牛育种中可以起到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作用。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可以通过基因改良的方式,将分子标记技术与基因改良技术融合,通过基因组的关联分析,寻找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的基因,有效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提高奶牛的生产质量。

(张铁柱 丽丽 孙伟 德亮亮 池慧慧 郭文花 赵丽婷 韩志涛 李喜和)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