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6版:养殖/牧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泰安市奶业双面承压发展亟需破局

近年来,山东省泰安市将奶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主抓手,通过奶源提质增效、种源提标增能,持续推动全市奶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但受价格低迷等因素影响,稳产保供存在隐患。

一、基本情况

(一)“种源”能力提升。全市积极落实国家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计划,生产性能好、产奶量高、适应性强的荷斯坦奶牛成为全市主要奶牛品种,带动牛奶单产提高。

(二)“草源”自给充足。全市积极发展全株玉米青贮和苜蓿生产,“粮改饲”面积扩大,种养配套衔接,奶牛饲草料供应充足。

二、存在问题

(一)资金压力加大,后续经营乏力。资金回笼难。奶牛养殖成本高、周期长,一头奶牛从降生到产奶约需26个月,期间养殖成本高,前期投入资金很难短期收回,养殖端现金流压力倍增。

(二)养殖用地受限,奶农议价权低。畜牧禁养区大。全市境内有1.5万公顷泰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1万公顷徂徕山省级自然保护区,贯穿全市的大汶河,南水北调枢纽的东平湖,占地面积大,生态保护要求高,可供集约化利用的土地不多,适合奶牛规模养殖用地不多。

三、几点建议

(一)强政策,稳生产。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对亏损养殖规模户、养殖企业的政策倾斜,根据养殖比例、场次和所在区域给予政策性补贴;对更新改造、扩栏增产的奶牛养殖场,根据设施配套水平、养殖效益等给予政策性支持,全力确保奶品稳产保供。

(二)强机制,保价格。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推广“加工企业+合作组织+养殖场”利益联结模式,引导乳品加工企业通过投资持股、二次分红、溢价收购和利润保障等方式,形成与养殖场的股份联合体、利益联结体,实现乳企、奶农的互利共赢、风险共担、收益共享。

(泰安市统计局)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