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3版:周历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本轮周期性调整——

河北奶业基础规模保存度好于全国平均水平

□文/图 本报记者 封斌

4月11日—12日,由河北省奶业协会主办,君乐宝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特别协办、河北博斯特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2025北方奶业大会暨第七届河北国际奶业博览会”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大会以“以万变应不变,穿越经济周期”为主题。来自河北省及周边省市的近千名牛人代表齐聚古城正定,就如何破解当前奶业困局深入交流、建言献策。

河北是奶业大省,是全国重要的生鲜乳生产基地,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奶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奶业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在奶业周期性调整的低谷时期,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稳定性。

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原一级巡视员、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顾传学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河北省奶牛存栏同比下降3.6%,全国同期下降4.8%,河北省奶牛存栏下降幅度低于全国的1.2个百分点;河北生鲜乳产量2024年同比下降2%,全国同比下降2.8%,低于全国0.8个百分点;河北省2024年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2.7个百分点,婴幼儿乳粉产量同比增长13.2个百分点。2024年河北省奶牛存栏量、生鲜乳产量和乳制品产量对比全国三组数据得出,河北奶业在周期性调整过程当中,基础规模的保存度要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表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稳定性,为下一轮奶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全省的奶牛存栏、生鲜乳产量、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145万头,560万吨和349.3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目前全省乳制品生产企业有49家,其中乳粉类有18家,液体乳有31家,其他乳制品有19家。

当前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央及各地相继出台了奶业纾困政策。“河北在加大政策补贴力度的同时,创新性的开展了奶牛场贷款贴息,兼并重组补贴等纾困政策,组织签约续约、金融对接、宣传促销等一系列脱困帮扶活动,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刘向东在会上表示。

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周振峰对河北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的相关举措表示肯定。并建议:要稳定金融信贷,强化金融服务,积极帮助奶牛养殖企业顺利对接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有效破解当前奶牛养殖资金短缺现状;要用足用好既有的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粮改饲、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等存量政策;还要审时度势、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地研究出台新的、适合当前纾难解困的增量政策,稳定好奶牛养殖根基不动摇。

针对当前河北奶牛养殖现状,顾传学强调:一是要坚定发展信心,希望奶牛养殖场把生存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调控产能规模,淘汰落后产能,提升饲料配方,降低饲料成本,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确保现金流不断。二是要承担社会责任,希望企业要履行生鲜乳的购销合同,合同内的定点生鲜乳应收尽收。三是要构建命运共同体,希望企业、奶牛养殖场要密切合作,相互包容,共渡难关。四是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奶业的发展调研,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河北奶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用最好的奶源、最优的工艺、最严的标准生产学生饮用奶,河北学生饮用奶推广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河北省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学生饮用奶提质扩面的政策措施,有关部门协同推进河北省“学生饮用奶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河北省持证生产学生饮用奶乳品企业11家,在校日均供应量400多万份,位居全国第一位。持证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80家,约占全国的19%,位居全国第一位。

会上,河北省学生饮用奶推广工作机构——河北省奶业协会借助大会平台,特组织君乐宝、伊利、蒙牛、新希望天香等爱心企业现场发起学生饮用奶捐赠活动,捐赠数量共计9000箱。(分别为:君乐宝乳业集团向石家庄、邢台、唐山、秦皇岛、邯郸共5个地市的27所学校的中考学子捐赠学生饮用奶3000箱;伊利集团向沧州市献县教育体育局捐赠1000箱学生饮用纯牛奶;蒙牛集团向承德和廊坊两地部分学校共捐赠3000箱高钙学生饮用奶;新希望天香乳业向保定一中和满城区教育和体育局捐赠2000箱学生饮用奶。)

同期举办的2025北方奶业大会产业技术与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刘长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育种中心王波臻,利拉伐中国传统挤奶系统团队经理彭国庆等6位专家老师就行业关注的热点分享了《中国奶业经济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打造核心牛群 挖掘育种潜力》《智能挤奶技术助力牧场绩效提升》等多场精彩报告。

为期两天的展览会集中展示了奶业全产业链创新成果,涵盖奶畜养殖、繁育育种、饲料、动物保健、机械设备、乳品加工、包装材料、物流运输等领域,吸引了伊利、君乐宝、联英饲料、远征药业等国内外企业参展。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