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ry0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从田间到饲槽——中德经验“对话”青贮收贮标准化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向规模化和智能化方向快速发展,青贮饲料的收储与饲喂技术已成为决定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着饲喂效率、产奶水平等核心指标。然而当前行业仍面临着青贮作业标准不统一、收储质量不稳定、作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建立高质量、高效率且可持续的青贮收储饲喂一体化技术体系,已成为业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为深入探讨青贮收储技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切实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6月24日,2025高质青贮收获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据了解,本次论坛由内蒙古奶业协会、科乐收农业机械贸易(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奶业技术处、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支持。论坛以“共建青贮质量生态 赋能牧场降本增效”为主题,聚焦行业痛点问题,集中展示智能化技术应用成果,系统解读服务保障机制,并特邀专家分享中德两国先进的牧场管理经验。

精准把控青贮质量,内蒙古多举措支持奶业发展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主旋律。作为全国重要的奶源基地,内蒙古自治区肩负着保障优质乳品供给的重任,而青贮饲料作为奶牛养殖的“第一车间”,其品质直接影响着原奶质量和养殖效益。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奶业技术处副处长刘荣在致辞中强调,青贮收贮作为奶牛养殖的“粮草工程”,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奶牛健康和产奶性能。

刘荣表示,目前青贮饲料生产仍面临技术瓶颈,“在收割时机把控上,缺乏精准、便捷的判断手段。传统的依靠经验判断青贮玉米成熟度的方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化养殖需求。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测设备和科学判断标准,许多养殖户无法准确把握收割时机,导致青贮饲料营养价值大幅降低。”针对这些问题,国家和自治区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青贮收贮环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有力支持。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奶业技术处钟罡在《青贮相关政策介绍》中也提到, 养殖户收贮全株青贮玉米每吨补贴50元,要求单次收贮量≥50立方米。此外,钟罡就《2024—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饲草料收储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2025年奶畜养殖场贷款贴息实施方案》《2024—2026年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等内容作了阐述。

据悉,收储全株青贮玉米每吨补贴50元,其中,自治区财政补贴30元,盟市财政补贴20元。每头奶牛每年最多补贴5.5吨全株青贮玉米(奶羊按5:1折算,奶马和奶驼按1:1折算;1吨青干草按4吨全株青贮玉米折算,1吨青贮苜蓿按2吨全株青贮玉米折算)。

优质青贮,高效养殖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牧场而言,优质的青贮饲料不仅是降低成本的利器,更是提升饲料转化率、优化动物健康、实现可持续养殖的关键环节。通过科学配比与精细化管理的结合,优质青贮饲料正从简单的饲草储备升级为高效养殖的核心竞争力。

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营养中心负责人李俊良博士在《高青贮日粮饲喂模式,助力牧场降本增效》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在当前奶业发展背景下,推广高青贮日粮养殖模式已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提高日粮中优质青贮玉米占比(可达50%—70%),显著降低饲料外购成本,还能利用其高消化率纤维和稳定发酵特性优化瘤胃健康,提升乳脂率及产奶量,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李俊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青贮日粮的优势就是用本地产的优质粗饲料代替进口成本较高的粗饲料,实现牧场降本增效。“牧场在使用高青贮日粮时,需注重纤维与能量之间的平衡。当大量使用高青贮日粮且苜蓿添加量减少时,应通过增加青贮的物理有效纤维(peNDF)长度来弥补纤维不足,从而避免因青贮中高淀粉含量引发的奶牛瘤胃酸中毒。”

在优质青贮饲料的生产过程中,多项关键控制点将直接影响最终发酵品质。李俊良表示,需重点注意以下多个环节。“首先是地块选择,部分牧场出于成本考量,易选择存在病虫害或地势低洼的种植地块,此类地块易导致青贮种植过程中的多种风险;在收获期判定上,抢收作业时若青贮作物干物质(DM)含量未达到理想区间,将显著影响青贮饲料质量;在压窖过程中,也要注重压窖效率;最后封窖的过程中,需同步控制封窖塑料膜的倾斜角度与覆盖速度。”

来自德国Westerkamp Holsteins牧场总经理 Saß-Hauschildt Kim分享了《德国牧场揉丝应用经验》的专题报告,他表示,从近年来牧场实践经验总结来看,揉丝技术制作的青贮饲料淀粉消化率能够提高5%—8%,不仅可以减少精料投入成本,还可以使全混合日粮(TMR)整体消化率显著提升。并且低消化率原料(如秸秆)被高能量饲料(如玉米)替代,干物质采食量(DMI)增加。同时,奶牛瘤胃功能改善,饲料营养物质利用效率提高。

Saß-Hauschildt Kim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饲喂揉丝饲料的奶牛健康状况更优,并且能够从加工植物中获取更多能量,淀粉消化率显著提高。同时,瘤胃纤维含量增加促进奶牛消化率、动物福利全面提升的同时,实现牧场更低碳足迹。“优质青贮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机械设备,更涉及完整的工艺流程。适时收割至关重要,也就是说,必须在干物质含量达标的阶段进行,同时要对切碎工序实施全程质量控制。此外,青贮的压实工艺与取料管理同样关键。可以说,全年周期的每个环节都具有极高的重要性。作为牧场经营者,使用优质青贮饲料能显著提升奶牛健康水平,在减少环境负荷的同时提高产奶效率。”

牧场对优质青贮饲料的精细化需求,正持续推动饲草收获技术的迭代创新。CLAAS集团收获机械销售管理副总裁Joachim Oldenburg表示,公司所有技术研发均以奶牛瘤胃健康为底层逻辑,通过籽粒破碎度动态调节、切割长度优化等专利技术,确保全混合日粮(TMR)达到最佳物理有效纤维(peNDF)水平,最终实现反刍时长与产奶效率的协同提升。

青贮饲料的质量与收储标准化,不仅关乎牧场降本增效的实际需求,更是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环节。从中德两国的经验来看,技术的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化以及政策的精准支持,缺一不可。此次论坛的探讨,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但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将这些经验转化为牧场的日常实践。未来,只有持续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并强化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才能让青贮饲料从田间到饲槽的每一步都更高效、更稳定,最终支撑起奶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