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本报记者 杨丽霞
当前,乳制品行业面临供需关系调整的关键阶段,传统市场趋于饱和,促使企业寻求突破。值得关注的是,众多乳品企业将目光投向了快速发展的现制饮品领域,通过与新兴茶饮、咖啡品牌的深度合作以及自创品牌等渠道,开辟了业务增长新赛道。与此同时,现制饮品对乳原料的品质和创新要求日益提升,这既为乳企带来了产品升级的动力,也拓宽了乳制品的应用场景。
如何成为年轻人的“快乐搭子”,让消费者喝的开心又健康,越来越多的乳企从品牌形象、产品打磨和营销创新中“先行一步”,开始了品牌年轻化之路。
乳品消费:从营养刚需到风味体验
过去,牛奶的核心卖点是营养,但如今的Z世代消费者更看重体验感,这些消费者追求新奇口味、低糖健康、环保可持续,甚至愿意为联名款和限定款买单。面对这一趋势,乳企不再局限于传统乳制品,而是以牛奶、酸奶为基础,融合茶、咖啡、水果、燕麦等元素,打造符合年轻人偏好的新饮品。
日前,银川市阅彩城的“山下有牛”奶饮品牌店正式开业,这家店是为喜茶、奈雪的茶、瑞幸咖啡、太平洋咖啡等知名品牌长期供应奶品原材料的宁夏金河乳业有限公司匠心打造现制奶饮品牌“山下有牛”的首店。
“目前推出30多个品类,更多的产品还在研发中。我们计划在宁夏铺20多个店,打好本土基础后将走出宁夏,在全国布局。”宁夏金河乳业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董宏伟表示。
从传统供应链到自主品牌建设,这背后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升级,更折射出区域乳业战略转型的决心。
近年来,乳制品企业加速跨界布局,纷纷进军茶饮和咖啡赛道,通过战略合作、产品创新和垂直整合,打造新的增长点。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乳企对消费升级的敏锐洞察,也预示着饮品行业供应链的深度变革。
可以看到,在茶饮领域,乳企与头部品牌的合作日益紧密。以恒天然旗下安佳为例,其凭借在乳品风味调配上的技术优势,联合多家知名茶饮品牌推出多款轻乳茶产品,通过茶、奶、花香的复合层次,提升饮品的口感丰富度。
此外,品质升级成为乳企发力的核心方向。喜茶联合乳业科研机构推出的“源牧3.8牛乳”,采用无抗无激素养殖标准,并建立专属牧场确保供应链可控。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作家云无心曾表示,采用优质牛奶原料有助于提升奶茶的风味与营养,让奶茶回归健康本源,是茶饮行业健康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样的高品质奶茶已成为消费者增加牛奶摄入的途径之一。”
与此同时,产业协同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君乐宝与蜜雪冰城合作建设的“雪王牧场”今年6月投产,年产能达4.2万吨,专供蜜雪冰城原料需求。这种“品牌+供应链”的深度绑定模式,既降低了采购成本,也提高了产品稳定性,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案例。
除了新茶饮,咖啡等赛道同样成为乳企拓展的重点。比如伊利面向B端市场推出专业乳原料品牌,与茶饮连锁合作研发健康化产品,进一步拓宽行业应用场景。而蒙牛旗下每日鲜语通过与精品咖啡品牌联名,推出冷萃咖啡等创新产品,强调高品质生牛乳与咖啡的融合。
此外,部分区域性乳企开始向终端市场延伸。皇氏集团在供应茶饮品牌原料的同时,推出自有茶饮品牌“在桂里”,试水线下门店运营。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餐饮、烘焙等B端市场算是乳企的“新战场”,“乳企进入B端市场从盈利性来看要差一些,但对于很多企业而言,现在主要还是要消化奶源。其次由于终端消费发生了变化,乳企不得不去做一些调整,进入B端市场来应对新消费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像茶饮以及现制类的零售业态。”
研发创新:乳企的“风味实验室”
中国茶饮和咖啡市场近年来持续快速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里斯咨询的研究表明,2020年中国茶饮市场整体规模为4033亿元,过去五年间以7.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稳步扩张。预计到 2025 年,中国茶饮市场总规模将攀升至7645亿元。其中,新式茶饮表现尤为亮眼,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3333.8亿元,较上年增长13.5%,预计2025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749.3亿元。
这种增长动能不仅体现在传统饮品赛道,更在咖啡领域呈现出指数级爆发。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2023年国内咖啡行业规模已达6235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万亿大关,并在2029年达到约1.39万亿元的规模。两大饮品赛道的持续扩张,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现制饮品的旺盛需求以及行业的巨大发展潜力。
面对双轨并行的巨大市场机遇,乳企的跨界布局正从单纯的渠道合作转向深度价值赋能。与传统茶饮品牌相比,乳企在奶源品质、乳品加工技术、冷链物流等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能够更稳定地输出高品质基底乳制品。
以伊利为例,在咖门2025年“万有饮力”年度大会上,伊利推出了7款全新的专业乳品,其提供的茶咖烘焙“搭子”单品让餐饮渠道客户拥有了更多的应用场景,在打造调饮大单品上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据悉,推出的7款专业乳品系列精准覆盖多元市场需求,在包装规格和功能特性上均作了针对性设计。1L峰型和1L砖型纯牛奶采用差异化包装,分别适配不同渠道的客户需求;0乳糖牛奶凭借其广泛的适用性,可完美融入咖啡、奶茶及烘焙产品体系;醇厚牛乳独具天然芝士风味,能为饮品提供浓郁醇香却丝毫不显甜腻的特质;豆乳产品则瞄准健康消费趋势,有望在植物基饮品市场打造爆款单品。此外,1L和10L两种规格的工业用纯牛奶,更能满足食品加工企业不同规模的生产需求。这一产品矩阵的推出,充分展现了企业对细分市场的精准把握能力。
在业内看来,乳企布局新茶饮和创新饮品,一方面是出于缓解业绩增长焦虑的考量。宋亮对此也表示,乳企切入新茶饮和创新饮品赛道也是希望可以抓住这一轮市场红利。区域乳企凭借其在区域市场的品牌影响力、渠道网络和冷链物流等既有优势,进入饮品赛道的门槛和成本相对可控。此外,C端业务的利润率通常也高于B端原料供应。不过,乳企能否在竞争已趋白热化的新茶饮市场中成功分得一杯羹,仍是未知数。
从牛奶到新饮品,乳企的跨界不仅是产品线的延伸,更是一场与年轻消费市场的深度“对话”。尽管乳企在跨界过程中仍面临挑战——如何平衡传统业务与创新产品、如何应对茶饮市场的高度竞争等,但其在研发、供应链和品牌影响力上的优势不容小觑。
对于很多乳企而言,这场与年轻人的“风味博弈”,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