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2-2023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第二站(呼和浩特站)在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鸣枪开赛。本次赛事由中国滑冰协会主办,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承办,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呼和浩特体育中心、内蒙古滑冰协会协办。赛事旨在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的号召,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冰雪运动对于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作用。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许婷
赛场竞技风驰电掣
为“十四冬”练兵
在当日比赛现场,参赛运动员在冰上风驰电掣,相互追赶,毫不松懈,引得观众连连叫好。与此同时,为了服务好此次比赛,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是十分忙碌,为比赛浇冰,维护现场秩序,保证比赛安全稳定进行。
据悉,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短道速滑联赛,全国顶尖的短道速滑运动员都参与其中。比赛设有成年组和青年组,比赛项目包括男女4圈追逐、9圈追逐、500米、1000米、1500米、女子3000米接力、男子5000米接力以及混合2000米接力等项目的争夺。此次比赛共有20个代表队参赛,参赛运动员共计165人。
采访中,国内知名的短道速滑运动员郭奕含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呼和浩特参加比赛,从落地开始到参与比赛,感觉这里的比赛氛围特别好,场地十分专业,上冰后特别容易起速。对于本次比赛,我主要是抱着练兵和熟悉赛感的心态,因为这几年的比赛并不多,希望能在此次比赛中找回感觉。今天看到很多人来观战,心里很激动,觉得大家能喜欢短道速滑,对运动员来说是一种荣耀。接下来我会专注于比赛,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蔡铁雷介绍:“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一周年的日子,在这个时间点举行比赛,是非常有意义的。作为承办方,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比赛唤起市民对北京冬奥会的美好记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奥运文化,持续调动广大民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巩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辉煌成果,续写后冬奥时代冰雪运动新篇章。此次比赛有很多高水平的运动员参与,同时也有7名内蒙古的参赛队员。这对运动员们来说,是对明年将在我区举办的全国‘十四冬’做了一次很好的练兵。下一步,我们将为打造高质量的体育强市,继续引进WCBA女篮联赛,国际顶级搏击比赛。为建设健康呼和浩特,建设‘五宜城市’把体育项目推向高质量发展。”
赛事规模远超预计
参赛人数历届之最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受疫情影响,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已有三年未能举办。而2022-2023中国杯短道速滑精英联赛的第一站设立在天津市,但受到报名运动员数量的影响,比赛规模没有达到预想。如今,春节一过,作为第二站的呼和浩特市却迎来了报名高潮,参赛人数也超出预期。
采访中,中国滑冰协会竞赛专家徐迅说:“此次来到呼和浩特市,首先感受到的是热情,不仅是呼和浩特人热情,而且呼和浩特的办赛热情高。从相关部门的重视,到布置场地的用心,都体现出呼和浩特市对于此次比赛的高度关注。这里的场地非常专业,完全符合国际标准,也完全有能力承办国际赛事。此次比赛的一大亮点,是参赛人数之多达到历届之最。特别是北京冬奥会后,很多南方省市也开展了冰上项目,因此我们在本次比赛中看到了如上海、河南等各省市的参赛队,充分体现了‘北冰南展、西扩东进’的战略任务实施。短道速滑一直以来是最具观赏性的冰上项目,也是我国获得最多金牌的冰上项目。因此,本次比赛对于挖掘短道速滑人才也将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新闻链接
我市冰雪体育人才
及基础建设不断发展
近些年,我市在冬季连续开展了“第六、七、八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呼和浩特市第一届、第二届冰雪运动季”等综合活动;新建了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综合体育馆(滑冰场、冰壶场);连续多年在东河、赛马场、南湖公园、青城公园等地清理铺设出约20万平方米的滑冰戏雪场地,内容涵盖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极大地丰富了市民的体育运动;2021年底,马鬃山滑雪场正式营业,成为了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滑雪爱好者的冬季体育旅游胜地。
冰雪竞技项目从原有的唯一速度滑冰项目发展到了近10个项目,成绩也不断上升到国际水平。由呼和浩特市速滑队培养输送到内蒙古队后又进入国家队的运动员韩梅,在获得2015-16赛季国际滑联青年速滑世界杯冠军后,连续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代表国家出战并且获得了第五名的好成绩,创造了我国在冬奥会该项目的历史最高名次,在北京冬奥会周期内,韩梅多次打破我国尘封已久的女子1500米和3000米全国纪录。
由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输送,被国家钢架雪车队跨项选中的运动员赵丹成为了继韩梅之后第二位登上冬奥会的呼和浩特运动员,赵丹也有幸被选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国代表团的旗手。这些有关冰雪的体育人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奠定了呼和浩特市冰雪经济发展的基础,围绕“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系统性谋划冰雪产业、冰雪运动的发展,不断推动冰雪经济转型升级,构建更加完备的冰雪产业链,给老百姓带来可持续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