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庙会热闹老街 文化过年精彩玉泉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贾敏
连日来,塞上老街非遗庙会活动现场,人山人海,欢歌笑语......玉泉区组织参演的文艺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猜灯谜、逛庙会、看非遗等元宵节活动。
热闹非凡的塞上老街,人头攒动,演出在二人台《打樱桃》中拉开帷幕,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预热了现场氛围。随后,《外来妹》、《五月散花》、《咱们的老百姓》、《打金钱》等群众喜爱的节目,相继登场。活动精彩纷呈,掌声不断,掀起一个又一个高潮。
剪纸、金属编织、茶汤、糖人、脑阁……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非遗展品,一道道可口的非遗美食,一个个精彩的民俗表演让人叹为观止,展示着我市丰厚的文化底蕴,浓浓的“年”味儿弥漫在塞上老街。2月5日,在活动现场,非遗传承人为市民进行了非遗传习、展示活动,讲述了他们坚守传统技艺的故事,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大餐”。
另外,玉泉区文体旅游广电局、玉泉区图书馆举办的大型灯谜文化惠民活动如约而至。在图书馆内,记者看到彩色的谜面纸条映衬着红灯笼密密齐齐悬挂在空中,喜庆感迎面而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谜面、谜底的种类繁多,涵盖了文学历史、诗词谚语、科普知识、生活常识等,有文字谜、地名谜、人物谜等,取材贴近生活、趣味盎然,色彩缤纷的谜条有序地悬挂在大厅内,竞猜现场气氛轻松、愉快、热烈,读者个个都十分踊跃,积极参与,或仰头读题,或低头沉思,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有趣的谜底在大家的思索中纷纷揭晓。
街头社火展演
让节日氛围拉满
呼和浩特晚报讯(记者 李娟)铿锵的锣鼓声震天,舞动的龙狮大展雄风。为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欢乐喜庆、祥和文明的节日氛围, 2月5日(正月十五)下午,“欢乐中国年 魅力回民区”回民区2023年元宵节民俗社火展演活动在新华广场集中开演。
来自全区的12支社火表演队伍轮番上演精彩节目,飞舞翻腾的舞龙队舞出新年新气象、欢天喜地的大秧歌扭出盛世太平年、技艺精湛的抖空竹抖出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欢快喜人的踩高跷走出青城人民的精气神。
“今天是元宵节,我们全家人早早地吃了汤圆来新华广场看表演。秧歌、花车、舞狮、舞龙等传统社火活动与现代民俗元素相融合,体现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不仅让孩子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了解了传统文化。”市民刘先生表示。
“闹红火”是元宵节里最重要的仪式,活动以热闹、欢快、独具特色的表演形式营造出浓浓的年味儿,带给人们欢乐喜庆的节日感受。
红红火火庆佳节
欢天喜地闹元宵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于亚军
2月5日,黄合少镇开展“我们的节日——元宵节”主题活动,在欢歌笑语中共同欢庆癸卯兔年元宵节。9时30分许,伴随着喜庆的锣鼓、动听的歌声、欢腾的舞步,一场精彩的元宵节文艺汇演在黄合少镇人民政府拉开了帷幕,扭秧歌、踩高跷、舞龙舞狮等一个个精彩节目轮番上演。
今年的元宵节黄合少镇过得比往年更有范。黄合少镇各个村有着农闲时扭秧歌的习俗,每逢过年过节,村里的秧歌角儿、鼓乐班子都会操练起来。今年元宵,各村都准备了精彩的表演,新脑包村喧天的锣鼓、石人湾村错落的花扇,窑什子村的志愿者们舞法多变,或威武雄壮,或柔美俏丽,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秧歌队员们身着鲜艳服装,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踏着喜气洋洋的脚步,划旱船、扭秧歌争相上演,大家越舞越起劲儿,个个都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西讨速号村准备的文艺表演最为丰富,文艺志愿者们准备了形式丰富的节目,为丰富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展现黄合少镇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朱亥村和二十家村组织舞狮舞龙庆祝元宵佳节,在雄壮的皮鼓声和铿锵的铜锣声中,一条巨龙时而奔腾如飞,头尾齐钻,时而翻飞戏珠,飞腾跳跃,既舞出了新春的喜庆气氛,也舞出了黄合少人民的精气神,表达了对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