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人文·鉴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画卷里的乡愁

图① 《乾隆元年单德谟奉命巡视台湾图卷》局部

图② 清代《单德谟墓志铭》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登上台湾岛,绕山路蜿蜒而来。队伍前方一赤裸上身、下着短裤的当地人,奔跑着,向前面传送消息,告曰钦差到了。首先进入眼帘的是一骑牛官员,与他结伴同行的还有4位赤裸上身、下着短裤共担一轿担礼物的当地人。紧随其后的是4位身着短衫、短裤的当地人,两人鸣锣开道,两人举旗导引。后面跟上的是钦差的仪仗队,打着旗、牌、伞、扇,举着刀、斧、枪、戟。牌子分白色和红色两种,白色的牌子上用黑体字写着“肃静”“回避”,红色的牌子上用黄体字写着“代天巡狩”“提督学院”。“代天巡狩”的“代”字,写得很小,写在“天”字的右下方。打“代天巡狩”的牌子,是代表替皇帝出巡。仪仗队中两名身着黄马褂(代表皇权)的随从,肩扛黄色旗,旗杆前端悬挂铜锣,在敲锣鸣示。队列中有骑士,有步卒。有身着官服的,有身着黄马褂的。他们有的身佩腰刀,有的手持弓箭。仪仗队的后面是监察御史单德谟率领的一干人马。单德谟身着官服坐在八抬轿椅之上,左右两侧各有一名随从打着绘有4眼图纹的扇子,一地方官手持名册正拜见于他。尾后是一辆带厦檐的牛车,由一当地人牵引驱赶,上面坐着单德谟的幕僚。牛车后跟着一队身着黄马褂的步卒,再往后看,还有招展的旗帜掩映在山石树木之间。

沿途有许多当地居民站立观看,他们中有老人和孩童,有手中拿着拜帖的乡绅,站在稍远一点的还有怀中抱着婴儿的妇女。路边停靠着一辆牛车,赶车人扭转头朝后面张望,车棚中一人推开帘门向外探望。路口有身着戎装的驻军将士把守恭候。山坡上几名猎户抬着珍禽异兽,有说有笑,朝着钦差的队伍赶来。路旁,一男子爬上树顶采摘鲜果,树下两名男子仰头伸手承接,几名身着少数民族服装的妇女和一名孩童双手捧着美酒和鲜果迎向钦差的队伍。路一侧,草棚搭建的房舍内一名妇女正在操持纺织。院中,几名妇女手执长杵正在捶捣粮物。路边溪流中,几名男子正在用竹编的筐篓罩扣捕鱼。一派欣欣向荣、辛勤忙碌、和谐太平的景象。

这是一幅画作所描绘的场景(图①,画卷局部),此画卷为纸本、设色,纵44厘米、横414.9厘米,名《乾隆元年单德谟奉命巡视台湾图卷》,创作者不详,现藏天津市博物馆。此画兼工带写,笔意充沛老到。画中篱墙草舍,各种花草树木,无不描绘详尽。画卷引首有主人公单德谟写的自序,表露绘此画初衷,是为解家中老母思念之愁。序后题有“海表皇华”4个大字,以示荣耀。单德谟,生于康熙三十九年(1700),卒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字充甫,号渔庄,山东高密人。

高密市博物馆收藏有一盒单德谟墓志铭(图②),由光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陕甘等处地方军务兼理粮饷管巡抚事吴达善篆额,文为:“皇清诰授朝议大夫、列授中宪大夫、福建分巡巡海汀漳龙道、渔庄单公墓志铭”;由资政大夫、刑部右侍郎、提督顺天等处学政蔡新撰文;由资政大夫、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湖南等地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方世俊书丹。志文载:单德谟丙午(1726)、丁未(1727)联捷进士,授吏部主政。庚戌(1730)充武会试同考官。乙卯(1735)充顺天乡试同考官,累进监察御史工科给事中。丙辰(1736)充会试同考官,是秋乡试充江南副主考。丁巳(1737)春,钦命巡视台湾兼提督学政。己未(1739)改授江南驿盐巡道,寻以故(不知何因),降补杭州知府。甲子(1744)冬,特擢杭嘉湖道。戊辰(1748)调福建汀漳龙道,至壬申(1752)冬解组(卸任)。志中提到单德谟为官清廉,囊无余资,宦迹所经,孜孜以兴贤育才、汲引后进为志。还提到他卸任回返故里遇到困难,靠同僚接济才得以成行。单德谟在画卷自序中注明是在乾隆丙辰(1736)冬,奉天子命巡视台湾。墓志记载的是丁巳(1737)春,可能有误。

200多年以前,单德谟在台湾以画卷向家乡亲人传递相思之情。200多年以后,画以情拉近海峡两岸的距离,让情与景交融在一起,难以分割。这是一幅会行走的画卷。

(据《收藏快报》柳建明)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