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组甲骨文出了首单曲,来认认?

一首甲骨文表情包演奏的《春节序曲》火爆全网,听制作团队讲述背后巧思

团队成员在设计甲骨文表情包视频

近日,一组会动的甲骨文表情包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打鼓的“鼓”字,是人拿着树枝敲击大鼓的画面;美丽的“美”字,是一个人背着羊角状的头饰在走“猫步”……会动的甲骨文造型,让很多网友大呼有趣。

“甲骨文多是象形文字,一个字就是一幅画,通过画来表现某个意思,再把它做成表情包也太好玩了!”2月12日,记者联系到甲骨文表情包制作团队的成员黄小姐,听她讲述了这些有趣表情包背后的创意巧思。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用甲骨文表情包演奏的春节序曲

你见过甲骨文版的《春节序曲》吗?古老的文字动起来合奏是怎样的场景?在博主“博物汉字”近日发布的视频里,甲骨文“奏”字率先出场,承担起了指挥官的角色,紧接着“鼓”“瑟”“竽”等字闪亮登场,分别负责奏响不同乐章……伴随着轻快的乐声,“舞”字随后出现,和着乐声翩翩起舞。网友看完之后纷纷为博主的创意点赞,“太秀了”“象形文字,诚不欺我”……

记者联系到博主“博物汉字”,原来这些可爱的动态甲骨文表情包,是北京一个由80后90后组成的团队精心打磨的作品,团队成员都是热爱古代汉字文化的年轻人。

负责设计和运营的黄小姐告诉记者,这次用甲骨文演奏的视频相当于是把团队之前做的甲骨文表情包做了一个集合,选取了和古代宴会演奏相关的十四个字作为“演员”,分别出场,演奏了大家耳熟能详的《春节序曲》。别看视频只有短短40多秒,其中的知识含量是非常丰富的,一般读者可能看第一遍还认不全里面所有的字。

黄小姐解释说,选取的这些甲骨文汉字,都是象形字,将里面的笔画拆开,形成对应的几个部分,几个部分之间有语意动作上的联系,就能来表达这个字本身的含义。比如《诗经》中写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鼓”和“瑟”都是十分古老的传统乐器。鼓字左边的部分表示鼓本身,右边的“攴(pū)”表示手持的工具树枝,“鼓”字的产生就是古人画下了一个人拿着树枝在击鼓的画面。

做的第一个表情包是“爽”字

黄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团队一共6人,从2022年7月开始发布第一个甲骨文科普图片,因为公司之前一直在做汉字设计相关的业务,最开始是用图文的形式去解释生活中常用字的甲骨文写法。

第一次把甲骨文字形和表情包联系起来是在做“爽”字的时候,“在甲骨文字形里,爽字是中间一个人,提着两个‘包’。特别像现在很流行的奥特曼左手抓着虾,右手提着塑料袋的表情包,我们就把它俩结合在一起进行讲解,从那个时候开始,团队就突发奇想,是不是可以把一些文字的甲骨文形态做成动态的表情包呢?这样科普起来通俗易懂又有趣。所以后来我们做的第一个表情包就是动图的‘爽’字。”黄小姐说。

参考文献让创作更严谨

让黄小姐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组表情包,是受到了电视剧《家有儿女》里一句经典台词:“我叫夏雨,我叫夏雪,我叫下冰雹”的启发,而设计的“雨雪雹”三个字的表情包。这组表情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不同天气的变化,反映了农耕文明下古人对天气的记录。因为有趣生动,有知识性又很“潮”,还上了央视的《朝闻天下》栏目。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黄小姐说,为了能够严谨可靠,他们在制作表情包时一般参考的都是《说文解字》《中国汉字文物大系》《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文献资料,在讲解表情包含义时,还时常会引用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甘肃博物馆、青海省博物馆等单位所馆藏的古老文物的资料。 (据《扬子晚报》张冰晶 姜天圣)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