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0版:人文·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霸王鞭响春风起

——走近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霸王鞭舞

集体练习霸王鞭

精美的霸王鞭

霸王鞭孔槽里的垫片,舞动时会有声响。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舞帕飞旋锦扇开,万人争看二人台;霸王鞭响春风起,花雨缤纷燕去来。”在现代诗人老舍的《内蒙即景 五》中,把内蒙古本地人观看二人台的景象完美呈现。诗中提到的霸王鞭不仅是二人台的道具,更是我国流传已久的民间艺术形式。霸王鞭表演起来舞姿欢快,观赏性强,还能强身健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流行在赛罕区金河镇茂盛营村的霸王鞭舞,在2022年成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早春时节,呼和浩特晚报记者探访了非遗传承人,听他们讲讲关于霸王鞭的故事。

历史悠久 响声清脆喜庆来

说起茂盛营村和霸王鞭的渊源,最早能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当时随着呼市周边村落的形成,霸王鞭逐步在赛罕区(即原郊区)的村落兴起,太平庄、八拜、章盖营、罗家营等乡的大村庄均有霸王鞭的踪迹。赛罕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在挖掘霸王鞭这个项目时了解到,新中国成立后,霸王鞭一直在金河镇茂盛营村盛行,传承人银生旺把霸王鞭传给了他的侄子银生荣,银生荣又将霸王鞭的技艺传给了银生旺的两个女儿银毛眼和银利清。2022年,霸王鞭舞被评为第七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据了解,霸王鞭是以有节律的碰打花鞭的动作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道具简单,舞姿优美,群众喜闻乐见,易于传播普及。传承人银生荣介绍,霸王鞭是手里拿的道具,一般是用80公分的木棍两端挖孔槽(一般有6个孔),每个孔槽内装两枚铜钱,稍将鞭身晃动击打,就会发“刷啦啦”的铜钱声。如今铜钱比较少见,木棍里装的是铁垫片,也能发出类似的声响。相较以往,现在的霸王鞭两端都有更加亮丽的流苏装饰,较之前更为华丽漂亮,表演的时候愈发好看。

霸王鞭集武术、舞蹈、健身、艺术为一体,动作以用鞭端磕打四肢及肩部为主。银生荣回忆,最初的打法为“9点法”,即:一点磕左手,二点磕右肩,三点磕左肩,四点磕两侧大腿(平抬),五点磕左小臂,六点磕右大腿(平抬),七点磕右小腿(平抬),八点磕左脚掌,九点磕右脚掌(由身后跳起)。后来,逐步加点,还可磕打手腕、腰、腿外侧、后肩等部位,形成11点法、14点法、18点法,广为流传。霸王鞭时常在当地庆祝活动和文艺活动的表演现场出现,带给乡亲们喜庆、欢乐的氛围。

植根基层 正面能量受欢迎

其实在内蒙古西部地区来讲,霸王鞭并不陌生,今年36岁的市民王瑞就表示自己曾经在二人台《打金钱》的表演中看到过霸王鞭,一直认为霸王鞭是二人台的道具,平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听到这样的说法,78岁的银生荣解释道:“二人台表演中,霸王鞭确实也能看到,比如《打金钱》和《五哥放羊》,二人台里的霸王鞭动作难度大,更加花哨,适合舞台表演。而茂盛营村村民表演的霸王鞭有传承多年的固定套路,健身娱乐的功能要更突出一些,乡亲们也容易学。2008年,我重新组织霸王鞭队伍的时候,很多村民都积极报名参加,演出特别成功。”

说起茂盛营村霸王鞭的来历,当地老人们都会提到一位从陕西延安来的文艺干事。银生荣说:“听老人们讲,1943年有一位姓曹的文艺干事把霸王鞭带过来,自己边唱边打,唱的是当时的一些红色歌曲,村民们感兴趣就跟着学,慢慢地霸王鞭就在茂盛营村一带流行起来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茂盛营村的霸王鞭有着陕西文化的影响,在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味道,银生荣说:“像我指导排练的时候,还延续过去的风格,打霸王鞭的时候也会编一些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唱词,弘扬正能量。”

融入生活 强身健体舞起来

“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歌声满天飞……”哼唱着熟悉的旋律,在自家院子里,茂盛营村村民梅花打起了霸王鞭,伴随着她灵巧的动作,霸王鞭在她的手中灵活地上下翻飞,磕在手上、脚上、肩膀上,发出“刷啦啦”的声响,悦耳动听。“虽然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已经过去了,但是打霸王鞭能锻炼到胳膊、腿、肩膀,还有一些跳跃动作,除了社火表演,还是很好的大众健身项目,所以闲来无事的时候,我也会打一会儿霸王鞭来锻炼身体。”梅花说。

在茂盛营村,很多人都会打霸王鞭,梅花就是这一项目的赛罕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她是从章盖营嫁到茂盛营村的,在儿时就知道茂盛营的霸王鞭很出名,附近乡镇、村子的乡亲都会过来看,场面特别热闹。不过那时候的霸王鞭和现在比起来太简陋了,是村里的木匠帮忙做的,大家的演出服都是自己扯布料找会做衣服的家庭主妇帮忙裁剪、制作。“正月十五元宵节闹红火的时候,秧歌、高跷、霸王鞭……各个村表演都很有特色,乡亲们也在几个村子间来回跑,追着去看,去闹红火。”在梅花的讲述中,过往的一幕幕似乎也浮现在眼前。

目前,在茂盛营村还有一支霸王鞭队伍,全是45至58岁的女性。梅花说:“村里的外出务工人员居多,长期坚持霸王鞭排练的村民不是很多,而且我们在唱词创作、配乐方面不是很精通,希望有专业人士能帮着制作配套的音乐,让表演更好看一些。平时我们也会参加一些进校园、进社区的非遗活动,希望让年轻人了解霸王鞭,再好好地把这门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