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创城时刻 上一版 下一版  

携手共建网络文明 合力守护美好家园

以网络为载体 聚向善之力

“健康上网 拒绝沉迷网络”主题班会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英 许婷

文明上网、健康上网、适度上网,营造文明、安全、绿色的网络环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在网络发达的当下,倡导文明新风、净化网络环境、维护网络秩序,共建安全文明网络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网络效应有好坏 要用好这把“双刃剑”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虚拟的网络世界,维护网络文明成为大家义不容辞的一项光荣使命。网络作为公共空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把人推到风口浪尖,也能让人挖掘到真善美。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针对网络文明做了许多工作,也一直在大力开展网络名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城市文明之礼,通过“网络文明我参与 网络诚信我践行 争做青城好网民 ”、呼和浩特市“网络名人”组队提升城市文明、“强国复兴有我 呼和浩特市网络文明践行者”等相关活动宣传网络文明,用本土网络名人的身份引导大众重视网络文明,提高网络传播正面效应。

采访中,本土网络红人“西羌笛韵”张西平说:“网络世界和现实社会一样复杂,在网络上,文明与不文明的现象也是长期共存的。因其自身特性,网络上的不文明现象特别扎眼。当然,网络文明引导主流思想舆论的能力也更强。无可否认,网络世界是存在不文明现象的,目前比较突出的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视频直播的低俗化,一些网红为了流量,为了带货,不惜求怪求丑,把地方美食视频拍成吃相难看的饕餮相,把早已被时代淘汰的生产生活方式翻出来,并进行放大后传播出去。还有一种网络不文明现象就是‘不明真相’,一些不明真相的网民有意无意地造谣传谣。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传播者,可是广大网民的网络素养,辨别能力,社会责任感参差不齐。不过传统媒体的自媒体账号、网络名人、正能量网红正在越来越多地生产发布着优质内容,形成了传播靓丽内蒙古,引导正确舆论的网上合力。”

采访中,既是微信公众号“巨呼市”负责人,又是呼和浩特市网络文明践行者的赵曦说:“我每天都在网络上接触大量信息,作为一个自媒体人,我一直在极力引导大众传播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大多时候,首府市民是抱着积极的、热爱家乡的态度去评论每一条网络信息。比如看到一些有损家乡的流言蜚语,大家都会主动发声及时辟谣。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总是习惯性的用自己的认知去评论不曾亲历的事情,这期间就容易出现造谣和抨击,甚至是网络暴力。另外,还有一部分人为了掌握所谓的流量密码,不分青红皂白地发表一些和现实生活相反的言论,以此来挑动受众情绪,形成不良效应。”

拒绝谣言和网暴 用文明之心发现城市之美

“辟谣,这件事是假的!”“造谣者拘!某某某公安分局对造谣者作出行政拘留处罚。”近年来,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官方媒体发布的辟谣信息,这些谣言的发布者、传播者或被警告或被拘留。可见,网络非法外之地,我们需要正确地传播网络信息。

网友“小甜”(化名)今年23岁,她虽然名气不大,曾经也拥有近万名粉丝。作为本土的一名小网红,她就遭受过网络暴力。小甜说:“我小时候因为声带受损,声音有些粗,在直播的时候,网友就因此抨击我:‘看她有喉结,肯定是男扮女装’‘别给我们丢人,不要说你是呼市的’‘你是在哪里做了手术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此类评论一传十,十传百,让我十分难堪,并且影响到了我的正常生活。最后,我只能把账号永久性封存,不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任何消息。”

“看,呼和浩特街头出现暖心一幕,一位大爷救起落水女孩,让我们寻找他。”2022年,回民区扎达盖河县府街大桥附近一女孩落水,情况紧急。据现场网友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当时女孩面部朝下浸在水中,一名身穿黑色背心的老大爷腰上系了一根绳子,朝着女孩的方向游去,在众人的帮助下,女孩被成功救了上来,这位老大爷上岸后便默默离开了。之后,网友通过这段视频找到了这位名叫李俊怀的老大爷。2022年,李俊怀荣登“青城好人榜”。像这样正能量的网络视频还有很多,像一股股清流,涤荡着网络世界,传播着网络文明,温暖着成千上万颗心。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