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5版:百灵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那年二月二

●李元岁

天一明,就是二月二了。天还没完全亮起来,父亲就起床了。父亲起床后,到碗柜里翻找出两枚2分的硬币揣兜子里,出院子,将揣在兜子里的那两枚硬币掏出来,一只水桶里搁一枚(意思为二月二),而后挑起水桶向官井走去。父亲挑了满满一担水往回走,故意颤悠扁担,水桶受颠,水面晃动,水点溅出,洒了一路……回到家,父亲将两桶水连同两枚硬币倒进了水缸里——二月二,引钱龙,父亲完成了这个老辈人流传下来的习俗。二月二,引了钱龙回家,一年会有好财运!

父亲回来时,母亲已经坐在灶火前拉风箱烧开水,准备煮饺子了。饺子是母亲和大嫂在初一晚上就已经包好了的,满满两大盖帘,排列有序,足有200多个。父亲、母亲、大哥、大嫂、二哥、我、妹妹,一家七口,母亲是按平均每人吃30个计算的,会过日子的母亲早已做好计划、安排。不管怎么说,一年到头忙忙碌碌,再难,过大年时也得吃7顿饺子,初一到初五5顿、正月十五1顿、剩下的就是二月二这顿了。尽管二月二这顿饺子的馅儿里的肉已经比较少了,但那也毕竟还可以算作是饺子。

水开了,母亲开始煮饺子。我趴在炕边看母亲往锅里扒拉饺子。我想到了母亲给我出的谜语:从南来了一群鹅,扑扑棱棱下了河。母亲让我猜是啥,一开始我猜不出,后来母亲告诉我说是饺子。我问母亲:“饺子怎么成鹅了?”母亲说:“饺子比作鹅,你看,娘煮饺子时,饺子不就像鹅扑扑棱棱往河里跳吗?”我记下了。母亲再煮饺子又考我时,我就立马回答:“是饺子!”

饺子煮熟了,一家人围坐在炕上吃了起来。母亲说:“今儿个是二月二,吃了二月二这顿饺子,想再吃那就得等过七月十五喽!”饺子是我们最喜欢吃的食物了,但母亲说的是实话,一年只能吃上有数的几顿饺子,二月二吃了就得等七月十五了,七月十五吃了等八月十五,八月十五吃了就得再等年下了。可父亲接了话却说:“也说不准,今年若年成好的话,生产队里多分几斗麦子,或许到端午就能再吃一顿了!”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高兴了一下。想到母亲说的“谁吃了镚子饺饺(里面包着硬币的饺子)谁有福”,我便问母亲:“今儿个包‘镚子饺饺’了没有?”母亲说:“包了。”大嫂说:“包了,是我包的,我没做记号,吃住没做记号的镚子饺饺,那才算真的有福!”初一早晨包的镚子饺饺,母亲做了记号,让妹妹吃到了,我很不服气!为了能吃到没做记号的镚子饺饺,我原本吃饱了,又多吃了几个,吃撑了也没吃到。不光我没吃到,爹和娘没吃到,其他人也没吃到,饺子汤里也没找着。一家人都认为那个镚子饺饺一定是在那剩下的几个饺子里面呢。可娘将剩下的那几个饺子“开膛破肚”,结果也没找到那个镚子。这就怪了,难道那个镚子饺饺让财神爷吃了不成?!这时,爹说话了:“想起来啦,不是来过个乞讨的老人嘛,我给他夹了3个饺子打发走了,那镚子肯定在那3个饺子里面,让那个乞讨的老人吃到了!”一家人恍然大悟,我接了爹的话说:“那个乞讨的老人可算是有福啦!”娘“噢”了一声说:“但愿那个吃了我们家镚子饺饺的老人有福吧!”

那年,是上世纪60年代初,我8岁,刚上一年级,而二月二那顿饺子吃得刻骨铭心,此生难忘!

版权所有 ©2020 襄阳日报 hj.cn 鄂ICP备XXXXXXXX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