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幸运,能够用这种方式挽救另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以身作则,让更多人加入爱心接力中。”湖南长沙望城桥驿明德小学副校长罗坤,2月中旬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为湖北武汉一名血液病患儿带去了生的希望。
2月23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坤表示,“希望更多人了解骨髓捐献,并参与其中。”
为挽救血液病患者 种下希望的种子
“现在我的身体状态很好,与往常没有任何区别。”聊起几天前的那次捐献,罗坤有力地挥了挥胳膊。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正在挽救孩子的生命,他内心的开心感油然而生。
今年41岁的罗坤是长沙市望城区桥驿明德小学的副校长,2000年开始从事教育行业。生活中的罗坤热心真诚,身边人对他的评价总是“谦逊”“善良”。
2010年,一辆街头献血车出现在他的视线中,罗坤进行了人生中第一次献血。“当时觉得自己身为教师,理应做点奉献,做个榜样。”第一次献血后不久,关注了解了更多献血知识的罗坤申请成为红十字会志愿者,参与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2017年,罗坤了解到中华骨髓库,自愿成为了中华骨髓库的一员,为挽救血液病患者种下希望的种子。不光是自己参与其中,罗坤还呼吁带动身边人加入。
挽救生命,他奉献了属于自己的力量
“您的血液与一名患者匹配成功,很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2022年10月,罗坤接到了湖南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电话,他想也没想就同意了骨髓捐献。
“两年前我就成功配型过一次,但是由于对方身体原因没捐成,当时我很遗憾。现在终于又有了机会!”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后,罗坤连续注射了5天的动员剂。2023年2月16日上午,注射完最后一支动员剂后,通过5个小时的分离机运转,他顺利完成了153毫升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成为长沙望城区今年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这份“生命种子”第一时间被送到了武汉,挽救了一名血液病患儿的生命。非亲属之间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几率只有几万分之一甚至几十万分之一,得知如此小概率的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罗坤坚信这是一种“缘分”。
“造血干细胞捐献与移植是目前治疗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重症血液疾病的最有效手段,和无偿献血一样安全、科学且无损健康。”采访中,罗坤不自觉地为骨髓捐献做起了宣传。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了解骨髓捐献,并参与其中。 (据《三湘都市报》田甜 黄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