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6版:国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当“郑爷爷”真的成了郑爷爷……

郑渊洁和“小读者”跨越30年再连线

小时候的玄律

郑渊洁和玄律30年后的第二次连线

郑渊洁找到30年前与小读者的通话影像

2月28日,“童话大王”郑渊洁在社交媒体上放出了30年前与一位小读者通话时留下的视频,希望能找到这位当年的小读者。视频中,小读者误将当时38岁的郑渊洁喊成了“郑爷爷”,让郑渊洁哈哈大笑,“不是爷爷,是叔叔”。仅仅在3个小时后,这位“小读者”就被找到了,两人30年之后又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通话。

“叫我郑爷爷的小读者,你好吗”

30年前拍摄的那段视频中,郑渊洁穿着那个年代十分流行的皮衣。电话接通后,小读者用稚气的声音喊道“郑爷爷”,这把当时只有38岁的郑渊洁逗乐了,他连忙纠正,“不是爷爷,是叔叔。”

随后,小读者大方地介绍了自己,她是辽宁省朝阳市育红小学的一名“大队长”,名叫玄律,郑渊洁便亲切地与她聊起了天。前不久,郑渊洁找到了这段影像,并在2月28日放到了社交媒体平台上,希望找到当年那位可爱的小读者。

郑渊洁向记者解释说,当年的读者来信和通话影像,都保存在固定的房子里。录像带有100多盘,前几天助理去房子里,挑了其中的一盘。

视频发布后,获得很多网友关注。3个小时过去,视频中的小读者玄律就在评论区现身了。在30年后的同一天,郑渊洁和玄律再次通话。“当年是电话,现在是视频了,这场连线也有了时代的印记!”

郑渊洁了解到,当年的小读者玄律,如今已是辽宁省朝阳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的院长。“小时候特别喜欢郑叔叔的《童话大王》,后来看到月刊上公布了郑叔叔的电话号码,我连打了几个礼拜才终于打通。郑叔叔接电话时我其实很蒙,但我还是认真地做了自我介绍,希望郑叔叔能记住我。”

说起当年为什么会脱口而出喊“郑爷爷”,玄律笑着说:“当时觉得郑叔叔写的童话故事太精彩了,想象他应该是阅历丰富的‘爷爷’辈了!”玄律回忆说,电话里还和郑叔叔聊了聊自己喜欢的童话人物皮皮鲁和鲁西西,因为后面还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队打电话,所以只打了短短5分钟。

她说:家里还收藏着童话书

玄律告诉记者,这次重新联系上郑渊洁,多亏了亲友们的帮忙。“2月28日我在出差,上午都没有关注手机,回到住地时,发现手机里有七八十条信息,都是亲戚朋友转发来的郑叔叔的寻人视频。”

郑渊洁说:“其实当年和这个小姑娘通话时,就觉得她讲话特别镇定、条理清晰,有‘领导’气质。30年后,她果然成了一名管理者。”

玄律也说:“再次与郑叔叔通话,我好像一下回到了小时候。郑叔叔还是像当年一样,语气亲切。不一样的是,他现在真的成了很多小读者的‘爷爷’了!这段神奇的经历也给了我很大的感悟,一是要信自己,当年因为自信才敢打电话;二是要信他人,因为信任,才有了再次连线‘郑爷爷’的奇迹。”

当年给郑渊洁打电话时,玄律在读小学,高中毕业后她去了加拿大留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但她家里还保留着当年的童话书,“我的女儿在读小学一年级,她会经常看郑叔叔的童话书,特别喜欢看《舒克和贝塔》的动画片。”

他说:像相信童话般相信生活

郑渊洁告诉记者,他从1978年开始写童话,1983年开始有小读者给他写信,“一开始我能做到每封信都回复,因为我觉得收到回信的小朋友一定特别惊喜,我希望他们能成为相信奇迹的人。”随着来信越来越多,郑渊洁没办法再一一回复,只能把这些信都收藏起来,“有的人收藏过去,但我收藏未来,因为孩子就是未来。”

30多年间,他收藏了近百万封信。2010年开始,郑渊洁开启了寻找当年小读者的计划,“我去自己收藏信的房子里,闭着眼睛抽出10封信,拍照片后发到微博上。”郑渊洁说,“去年12月,我又开始了‘升级版’的寻找小读者活动,每个月随机抽一封读者来信,给他们回信,寻找到的第4名小读者就是玄律。不过之前都是用信件沟通的,通过视频连线的,玄律还是第一个。”

郑渊洁告诉记者,当年的小读者如今都长大了,还会陪自己的孩子一起看童话,“希望读者们能像相信童话一般相信生活,相信这个可爱的世界会有奇迹。”

(据《扬子晚报》张静萱 张冰晶)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