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偌大中国,唯独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就像一个孩子,兰州紧紧依偎在母亲河的怀抱里。黄河哺育着兰州,兰州保卫着黄河,在悠远的山河岁月里,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2019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兰州时称赞“黄河之滨也很美”,极大地激发了兰州人民的发展信心与自豪感。三年来,作为“一带一路”上的节点城市,兰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系统推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重要嘱托,以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为目标,努力做好黄河文章,打造安澜行洪、母爱共享、生态优美的“黄河福道”,不断擦亮“黄河之滨也很美”的城市新名片,让黄河真正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人在岸边游,天鹅水中舞。初春时节,兰州市西固区达川镇三江口天鹅滩,成群结队的大天鹅在河上翩翩起舞。芦苇如茵,两岸青山。盛夏时节,安宁区银滩湿地公园野鸭子在水中自由嬉戏。近年来,持续改善的水生态环境让兰州成为众多鸟类迁徙的补给站和栖息地,也成为反映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晴雨表”。“兰州蓝”“满眼绿”可以说是生活在这条“幸福河”两岸的兰州市民以及这座城市带给外地游客的最直观感受。实际上,无论是兰州市民还是外地游客,他们感受到的这份惬意已是常态,而这一切,缘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
水清了 就连石头也干净了
初春时节,清冽的黄河水穿城而过,家住七里河区东立开泰园的王砾,会挑选天气好的时候和老伴一起去黄河边捡石头。“从小喜欢石头,现在退休了,时间也更多了,捡捡石头,还能锻炼身体。”王砾说。
说起这些年黄河水质的变化,王砾指了指手里的石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黄河水干净了,连石头也都光滑了。你看今天的河水多清。我小时候的黄河可真不是这样,河边有一股难闻的味道,河里的石头上面也总感觉糊着一层东西。”王砾感慨地说。
正如王砾所言,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对于黄河水水质最为直观的感受便是黄河水清了、干净了,黄河边难闻的味道没有了。兰州市生态环境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黄河兰州段实现了水生态环境质量“两个百分之百”,一是我市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二类水体。二是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并且实现了出境断面二类水质目标,确保一河净水送下游。
黄河水质的变化,得益于兰州的铁腕治污。 “我们从源头上进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把水污染防治、城市内涝防治、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从源头上进行黄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内容,突出抓好城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城区污水管线更新改造、城市内涝点整治工程和雷坛河黑臭水体整改工程,从源头上改善水环境质量。”市水务局负责人说。
越来越多的候鸟来兰州过冬
10年前,来兰州越冬的水鸟微乎其微,可如今漫步黄河边,处处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水鸟戏水觅食,兰州俨然成为鸟儿生活的天堂。
三月的兰州,乍暖还寒,不过一些喜欢拍鸟的摄影爱好者根本不会顾及这些,“长枪短炮”守在河边专门拍鸟。小黄就是其中之一,与众多的前辈相比,小黄除了拍照片还会上传一些鸟类和黄河的视频发到自己的社交媒体上。“现在到兰州过冬的鸟这么多?”“离开兰州多年,从你的镜头里看到现在的兰州真不错!”……小黄社交账号下总是会引来很多评论和赞许,当然更多的是大家对兰州生态环境改善的肯定。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不仅让这座城市拥有了爱的温度,更增添了独有的魅力。
“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兰州过冬,说明我们的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在城市里,在黄河边能看到这么多鸟,这是我们的福气啊!”李女士欣慰地说。
兰州大学生态学院调查数据显示,黄河兰州段现有越冬水鸟8目11科22种,总数量2253只。“其中备受兰州市民关注的大天鹅种群数量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本次共记录到两个越冬种群共计26只,其中三河口种群23只(4只亚成体),栖息地质量高,大天鹅的体质状况良好。同时还发现鹊鸭、绿头鸭、斑嘴鸭、普通秋沙鸭和渔鸥的种群数量大,为黄河兰州段的优势越冬水鸟。”兰州大学生态学院教授级高工张立勋说。
“从安宁区西沙大桥到城关区雁滩大桥,每名巡查队员每天都要徒步巡查十几公里,每一次都要做好巡查记录,发现死亡、病危、受伤或有人故意伤害的候鸟,以及破坏候鸟栖息地的情况及时上报,并及时妥善处理。”兰州市林政稽查大队每年都要在黄河兰州段沿线全面开展常态化的巡查执法工作。“我们在黄河边设置了10个监测点,每天对候鸟的情况进行观测保护,形成完整的基础资料。当发现鸟类食物短缺时,及时进行适量补给;当鸟类受伤、受困时,及时进行救治。”兰州野生动物管理救护中心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