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刘芳 安娜
近日,商务部提出将结合前期试点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聚焦“一店一早”“一菜一修”“一老一小”,努力把居民的“需求清单”转化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满意清单”。连日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走访中听到不少市民呼吁:“‘小修小补’关乎民生大计,城市应该为其留出一席之地。”其中,不少老年人表示:“修修补补才是生活,才有烟火气。”
“小修小补”仍是居民生活所需
配钥匙、磨菜刀、修电器、修雨伞……曾经,这些“小修小补”的手艺活给群众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商铺租金高涨等原因,这些事关百姓日常生活需求的“小修小补”摊位也只零星散落在老城区的角落。
3月6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走访调查中了解到,“修补服务”在老年群体中呼声很高。对于老年人来说,“小修小补”回归街头,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在他们看来,这些小摊修补的不仅是物件,更是承载着一份联系往日岁月的情感。70岁的崔凤英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几年前,他们一家搬到了南二环快速路附近,虽然新小区环境不错,周围有超市,还有新建的公园,可是出门想去给衣服换个拉链、配把钥匙都成了麻烦。
“各位好邻居,家里的热水器有点问题,有没有好的师傅推荐?”“求助,哪里可以联系到靠谱的电工师傅?”3月8日,市民黄女士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她经常会在业主群里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日常生活中,她也经常会为找不到修补摊而苦恼。“我现在也学着年轻人在业主群里发求助信息,有时候实在联系不到也只能弃旧换新。”黄女士说,过去常听人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其实对于老年人来说,“小修小补”不光是生活所需,也是厉行节俭的传统美德。
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就近原则”是便利生活的第一要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青城公园、满都海公园随机采访了多位老人,其中大部分老人表示,“小修小补”就要便利、实惠,希望能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内给“小修小补”的便民服务留出空间。
在我市,越来越多的老人有订餐、看护、聊天的需求,就会向最近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求助。“日常生活中,电器故障、管道堵了、门窗坏了等问题都很常见,对于居家老年人来说,这些琐碎的事儿可都是大问题。我们中心的护理人员在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时遇到老年人需要‘小修小补’时都会有急必助,帮忙联系解决。”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内蒙古孝慈苑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王燕清说。
据了解,内蒙古孝慈苑养老服务中心项目是由呼和浩特市民政局、玉泉区民政局、兴隆巷街道办事处与华邦美好家园养老集团联合打造,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浴、助行、助急、居家上门服务、精神慰藉等服务。
一双巧手服务街坊、方便生活
在新城区山水路附近的鱼水巷内,有一个摊位深受附近居民欢迎。“看我这皮包,可能是拉链头坏了,还能修吗?”“换个拉链头就行,不急的话下午来取。这小伙子车胎扎了,先给他修好不耽误上班。”正蹲在地上修补车胎的摊主老李一边应和着,一边用眼神示意让老顾客将包放下。
在与老李的闲谈过程中,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了解到,年近七旬的老李从事这一行快30年了。1995年,老李跟着女儿从老家来到呼市生活。因为没有工作,老李就想利用自己会配钥匙的手艺谋个生计,“当时,我就在离家不远的马路边上支了个小摊配钥匙。”不忙时,勤快的老李还学会了修理自行车。“那时候骑自行车的人多,修自行车的生意特别好,虽然辛苦点,但一个小摊位的收入足够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攒下了积蓄买了房。”老李说,最近五六年,修车、配钥匙生意不比往日,他也因为上了年纪不想干了,想好好享受晚年生活。可有时候一个上午没出摊,就有老顾客焦急地找他。那一刻,老李觉得自己还是有价值的,赚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只要身体还能吃得消,他就会继续服务好周围街坊。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与老李闲聊的半个多小时里,老李就没休息过。“一上午也就赚几十块钱,但若没有我这‘小修小补’,好多原本能够维修后再使用的物件就会被丢弃,浪费不说,也不环保。”老李一边干着手中的活儿一边说。
“小修小补”让居民感受“家门口”的幸福
昨日上午,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新城区爱民街东口附近的一片空地上看到,由蓝色铁皮焊接成的架子整整齐齐连成排,架子下方漆着的“新城区便民服务点”几个大字分外醒目。这儿是兴安北路社区在城管等相关部门的协助下设立的便民服务点,设有自行车、电动车修理的摊位,也有配钥匙、修鞋的摊位。日常“小修小补”的问题,在这里几乎都能够得到解决。家住附近小区的市民冯文艳告诉呼和浩特晚报记者,在该便民服务点规范之前,小摊点都处于“打游击”的状态,有维修需求时不好寻,平时看到摊点占道经营又觉得很“碍眼”。经过整治后,这些小摊点有了固定的经营场地不再难寻,非常规范和整洁。
“东风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常住人口比较多,很多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群都有修鞋、修伞、配钥匙等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办事处与相关部门共同规划,在此处设置便民服务点。”东风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云瑞介绍说,该便民服务点将一些走街串巷的商贩整合为固定并且规范的摊位,完善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人员,将零散服务变为规范经营,将社区管理的“烦心事”变成为居民服务的“暖心事”。未来,办事处、社区也将继续完善便民生活圈,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为目标,让“小修小补”的便民店铺规范有序地回归到居民生活中,使居民真切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