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08版:创城时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未雨绸缪 不让道路积水阻断市民回家的路

市区范围内67处积水点开始改造

完成施工后及时恢复道路

牛街南口施工现场

□文/图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徐达明

随着3月份气温回暖,市供排水服务中心开启对我市67处积水点的改造工程,未雨绸缪提前动工,所有工程将在5月底完成。

解决城市道路和低洼处积水问题

道路积水有两种情况,一是因为大雨来临,雨水无法及时从雨水管网排走;二是因为污水管网内的污水上路,导致城市道路被淹。我市二环快速路区域内有17座公铁立交桥、2处地下通道,这些区域因为地势低,容易在大雨来临的时候积水。据了解,这17座公铁立交桥已经全部更新了雨水泵站的设备,进入3月份,开始人工清理雨水泵站内的淤泥,疏通雨水管网,确保雨水泵站能够及时将公铁立交桥下的积水排走。

市供排水服务中心专家组的张勤告诉记者:“目前公铁立交桥中存在积水隐患的有东二环科尔沁公铁立交桥、西二环公铁立交桥,这两座公铁立交桥特别大,雨季来临时不仅周边道路的积水会汇集桥下,城市北侧大青山上的山洪也会汇集桥下,目前这两座公铁立交桥排走雨水的方式是通过雨水泵站将桥下积水抽到路面的高度,然后将雨水排入城市地下雨水管网,排水的速度慢不说,雨水管网负载太大。今年我们将利用这两座公铁立交桥周边的哈拉更沟、乌素图沟,增加几条直排通道,把公铁立交桥下的雨水直接就近排入这两条沟中,排水的能力将增加好几倍。对南二环地下通道周边的雨水管网重新铺设,增加雨水管网。万通路地下通道的北侧,上游的海拉尔东街、成吉思汗东街、北二环路,新建多条拦洪沟,提前阻挡山洪顺着万通路到达万通路地下通道。”

青山巷、光华街、南二环玉泉区法院附近区域的污水井,每年都会发生几次污水上路淹没道路的情况。污水上路不仅淹没了道路,而且臭味难闻,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张勤告诉记者,回民区青山巷南口与海拉尔西街交会处的污水井污水外溢是因为污水管网设置不合理。光华街西口与兴安路交会处的污水井污水外溢,是因为周边的污水管网老化严重发生堵塞。南二环玉泉区法院附近的污水外溢,是因为上游雨水管网中的雨水混入污水管网。今年将对这些易发生污水上路的区域进行彻底改造。

减少施工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在鄂尔多斯东街与丝绸之路大道交会处一处工程围挡内,工人正在施工。据了解,这里是一处积水点的改造现场,施工过程中一处小广场被挖开,地下铺设了新的雨水管网,施工结束后,雨水管网施工部门不仅要负责恢复路面,还要负责将小广场的硬化区域全部恢复,原本的绿植也要在适合种植时恢复。在回民区牛街正在进行新的雨水污水管网施工改造,施工部门采用挖开一段,铺设一段,恢复一段的方式施工。记者看到,牛街南口最先施工的50多米道路已经完成道路硬化,交通也恢复了正常。

采访中张勤告诉记者,今年对67处积水点的改造将是集中式的开工,开工前期已经与多部门进行了沟通,一次开挖道路,多个部门同时施工,尽量做到一次开挖,所有需要施工的部门同时作业,而且不再是一次开挖几百米长的路,而是尽可能分成小段开挖,完成一段,恢复一段,将对交通的影响降到最低。对于新华广场区域、兴安路十字路口区域等市中心区域的施工,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晚上开挖,当晚完成施工,同时将道路恢复,绝不影响白天的交通。与此同时记者了解到,呼和浩特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市供排水服务中心将在多个区域建设一批既能快速排走雨水,同时又能将雨水保存下来的“海绵管网”,利用物联网和5G技术安装一批智能监控雨水和污水的监测设备,可以实时观察城市地下的管网系统,让科技更好地服务市民的生活。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