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0版:人文·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昼夜等长春意浓 春耕备耕正当时

□呼和浩特晚报记者 王璐

3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一天昼夜等长,平分春色。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分时节,随着气温的回暖,呼和浩特的春天似乎才真的开始。“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此时也正是当地农民春耕备耕的时候,他们计划着、准备着这一年的耕种,新一年的忙碌也将拉开帷幕。

平分春色 昼夜同长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第四个节气。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草原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海荣介绍,春分节气,指的是太阳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或5日)结束。“狭义上春分这天,是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个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春分点系天文学名词,全球通用,而中国文献中指的春分点,通常指黄经0°与赤道的交点。春分点的确定,始于商代(约在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

王海荣介绍,春分的“分”有两个含义,一是“季节平分”,传统以立春到立夏之间为春季,而春分日正处于两个节气之中,正好平分了春季;另一含义是“昼夜平分”,在春分这天,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据了解,春分是最古老的节气之一,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在气候上,也有比较明显的特征——阳光明媚、杨柳青青、莺飞草长、花香满庭。

同样,春分也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意思是说春分日后,燕子便从南方飞来了,下雨时天空便会打雷并出现闪电。《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有:“春节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从春分以后,阳光直射点位置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则昼短而夜长。

踏青立蛋 怡然自得

作为最古老的节气之一,春分的讲究、习俗也有很多,祭日、祭社神、祭祖、玩立蛋、吃春菜、踏青、放风筝等。王海荣介绍,春分最主要的习俗就是祭日,最早始于周代。此外,春分前后还是春社日,在过去,官府和民间都有祭灶神祈求丰年的习俗。

在民间流传甚广的当属“春分立蛋”的传统了。据史料记载,这个传统起源于4000年前,人们以此庆祝春天的来临。王海荣介绍,据说“春分立蛋”具有科学依据:春分是南北半球昼夜等长的日子,呈66.5°倾斜的地球地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处于一种力的相对平衡状态,有利于立蛋。也有人说立蛋与春分其实并不相干,使鸡蛋站立起来的因素是地球引力,“总的来说,春分玩立蛋是一项很有趣味性的民俗活动,人们接受度很高,从而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春分过后,天气也会慢慢回暖,但是内蒙古的春天往往是艳阳与风儿相伴,因此在众多有关春日的民俗中,凭借风力直冲云霄的风筝也深受我们的喜爱。风筝,古时称为“鹞”“鸢”。“鹞”和“鸢”都是鹰类猛禽,古时的风筝大多用绢或纸做成鹰的形状,因此风筝又称为“纸鹞”“纸鸢”。如今,风筝的造型各异,观赏性、实用性兼备,是大众常见的娱乐项目,踏青的同时放飞风筝,更添一份春日的精彩。

春草萌芽 希望满满

“老去嬾寻年少梦,春分不减社前寒。”正如宋代诗人陆游在《春寒连日不出》中写的那样,春分过后有可能还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老话也说“春捂秋冻”,所以还是不要太早脱去厚衣物,谨防倒春寒。

这两天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公园里的游人多了起来,路边的小草已经开始冒头,露出点点新绿。3月16日,在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也在推进,多辆大型机器在平整土地;武川县润禾农业生产资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忙碌着,过磅卸货,整理入库的化肥,他们都在为接下来的春耕做着准备……

“好春光,不如梦一场,梦里青草香,你把梦想带身上,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还有清风吹斜阳。”眼下,小草萌芽,正是春光明媚的好时节,就像这首《好春光》中所唱的那样,种下新的愿望,把梦想装进行囊,在散发着希望与期待的春日,信心满满地出发吧。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