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wb14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给我们的“健康银行” 多存点积蓄

养生就像在银行存钱,年轻时存的健康越多,老了才越不容易生病,生活质量越高。而在人体身上,有几个至关重要的“健康宝”,要趁早多存一点、多留住一些。

多存骨量,远离骨质疏松

大多数人认为,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该关心的事。其实不然,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开始。如果能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年轻时获得尽可能高的峰值骨量,那么,到达成年期时的骨量越多,在老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就越小。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雷晨表示,年轻时必须多多储备骨量,老来受益。“儿童和青少年期是骨量增加的关键时期,30岁左右达到最高,医学上称为‘峰值骨量’,35岁以后骨量开始下降。骨量有点像银行存款,年轻时尽量多为‘骨量银行’储存骨量,同时通过减少危险因素来减缓骨量丢失,对预防中老年后骨质疏松具有重要意义。”

想多存骨量,从儿童、青少年时期起就应注意合理膳食结构,选择食用含钙量高的食品。适当多吃维生素D含量较高的食物,建议儿童补充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至1000IU,18岁以上每日维生素D摄入量为1500IU至2000IU。阳光照射也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方式之一。参加适量抗阻力运动有助于增加骨量,提高骨量峰值。为了多攒骨量,青少年还应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不嗜烟酒、少饮咖啡、浓茶、碳酸饮料等。

多存肌肉,减少摔倒风险

肌肉其实就是骨骼的助力器,同时,它还是个盾牌,在摔倒时,能起到缓冲的作用,降低骨折的风险。人体肌肉功能下降可能开始于35岁左右,50岁后下降速度开始加速,60岁后进展加速,75岁后下降速度达到顶峰。少肌症已成为常见的老年病。

“已有研究表明,如果没有营养和运动干预,40岁以上的人每年肌肉丢失为0.5%至1%,而30%的60岁以上老人、50%的80岁以上老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少肌症。通常肌肉减少30%时,其正常功能就可能受到影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营养科主任陈启众解释,“营养不良(如蛋白质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等)、活动不足、患有某些疾病等会加速肌肉量的衰减。肌肉减少和退化后,容易出现身体没劲、站立困难、步伐缓慢、容易跌倒等问题。”

预防肌肉衰减症应从青少年开始。长时间不运动、久坐久卧,可能出现肌肉流失、萎缩、功能退化,这也是一些年轻人肌肉不足的主要原因。虽然年轻时肌肉不足的弊端没那么明显,但如果不尽早储存足够的肌肉,老了后情况会更严重。为了在老年阶段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年轻时就要通过营养及运动锻炼等方法提高肌肉的峰值来“存肌肉”。

留住更多牙齿,避免营养不良

牙齿关系着说话发音、咀嚼食物、消化道健康,若是到了老年期牙齿数量不足,可能会引起咀嚼困难、营养不良等问题。

“很多人认为,老年人上了年纪掉牙齿,与长白发、长皱纹一样,是正常状态。事实上,掉牙并不是年龄使然,而是因为我们没有做好口腔保健导致的。如果平时口腔卫生差,长期刷牙牙龈出血等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一拖再拖,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就像树根周围土壤无形中慢慢流失,最终流失殆尽,牙齿慢慢就会脱落。”银川市口腔医院副院长、牙周黏膜科副主任医师王晓飞说。

因此,只要在平时做好牙齿的护理,杜绝牙周病的发生,就可以最大程度地留住牙齿。“发现牙龈肿胀、刷牙出血、牙缝变大等,都是牙周病的信号,建议及早到医院就诊。”王晓飞提醒。

预防牙周病,减少牙齿脱落,首先应做到至少一天两次刷牙,饭后漱口。刷牙时注意刷牙质量,充分清洁牙齿缝隙。建议半年检查一次牙齿,也建议定期口腔洁治,即洗牙,这是预防和治疗牙周疾病最有效的方法。

保存脑力,不让大脑早衰

40岁之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会逐渐下降,大脑细胞功能会跟着衰退,记忆力和反应能力也会逐渐下降,60岁后大脑萎缩速度加快。但现实是,很多年轻人感叹:年纪不大,但脑子怎么就“不灵光”了,记忆力减退、忘性越来越大,理解能力也下降了!除了一些慢性疾病外,让大脑提前早衰的坏习惯主要包括:经常熬夜;不吃早餐;长期紧张焦虑;病时用脑;过度依赖电子产品等。

我们的大脑就像银行账户,这个账户里很大一部分“存款”是认知储备。如果储备的金额越大,这个账户越耐用,出现认知功能危机的时间就会越晚。保存脑力,延缓大脑衰老的进程,首先要培养阅读和思考的习惯;多运动,不仅能赶走坏情绪,还能增强记忆力;充足的睡眠也是大脑所喜欢的;同时要积极防治一些全身性疾病,如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均衡膳食、各种营养合理搭配,也有利于大脑的健康。

留住听力,不让耳聋找上门

通常人的听力在55岁左右开始老化,老年性耳聋多出现在六七十岁,但一些40多岁的中年人也提早发生了听力损伤,主要原因是“三高”以及疲劳、噪声损害等。

避免听力损伤,尽量避免接触致聋因素,比如远离噪声,避免长时间或音量过大状态下使用耳机,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戒烟戒酒。保持情绪稳定很重要,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血管弹性较差,情绪一激动就可能造成供给内耳的血管痉挛,很容易造成突发性耳聋或听力急剧下降。定期检测听力,对待听力损伤,要力争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据《银川晚报》刘威 马博丽)

凡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已经由本报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呼和浩特融媒体中心”,违者本报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